探讨继续教育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效衔接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34332 浏览:1574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职院校是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因受区域特点、社会影响力、办学特色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发展继续教育上存在许多困难。如何抓住机遇,顺应趋势,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如何有效衔接,是今后一段时间地方高校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继续教育;有效衔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用一整章的篇幅,提出:“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二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1。三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一、高职校继续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我国目前有一千多所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具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条件和能力。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办成人教育和各种培训,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二)发挥了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

目前,各省每个地、市、州至少设置了一所高职院校,这些高职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了当地国民素质,有力支援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

(三)培养了高技能的劳动者

高职教育“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模式和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服务第一线的培养目标,直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贡献力量。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是高等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高职院校跟上时代步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全面发展。人在本质上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自我发展主体。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主体意识与成才愿望更加强烈, 这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动力和内因,是贯彻“育人为本”教育方针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把握的大问题2。从理论上讲,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但是,就其客观现实而言,由于种种原因,继续教育在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长期处于边缘的地位,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大学的主体在于在校学历教育,而开展继续教育可能会冲击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继续教育常常被看做学校的“副业”和“创收项目”,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发挥“育人为本”的真正教育理念2。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实行的是二级管理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作为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的继续教育学院不具备相对独立的教育资源,继续教育学院和各教学院系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能,继续教育学院侧重管理,各教学院系侧重教学。由于办学权力过于分散,难以规范管理,加上教学院系常常把继续教育看做一种创收的手段,重经济效益,轻管理和投入,长此以往不利于学校继续教育长期而稳定的发展,也不利于建立与继续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继续教育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归结起来无非三大类型:知识技能更新、专业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目前继续教育学院仍作为事业单位下属部门来运行,很少对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研,更谈不上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变动的把握,基本上停留在靠政策、凭经验来开展继续教育的层面,造成办学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三、加强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有效衔接

(一)定位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普遍热衷于创收,用经济杠杆对继续教育进行调控,许多学校凭感觉办学,什么(名字)时兴捉什么,什么(专业)紧俏办什么,不管对象,不论条件,各种形式的校外班也应运而生,部分单位和个人竞争不择手段,社会上种种以低学费竞争生源,给组织或个人以高报酬来争抢生源的现象愈演愈烈,教育对象不知所从,扰乱了高职学院继续教育的办学秩序;同时,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市场越来越萎缩。针对这两种现象,各高职学院要进行继续教育办学结构的战略调整,实现由当前的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再向非学历教育为主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尽快完成由学历教育为主向非学历教育为主的转变既是市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明确规定3。

(二)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一体化的对接点

两者均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同样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均是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CBET),职业培训思想从传统的强调训练过程的职业培训的重心转向关注学员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的能力标准,而不是个人相对于组织中其他人的成绩水平;均实施“学历教育 + 非书培训”的办学模式;培养过程均以劳动力就业市场需要为出发点;眼前的学校课程均不能决定学生的职业志愿,决定学生志愿的因素在校外,而非校内,学校课程对学生志愿选择的影响有限。

(三)重新审视继续教育、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发展将会日新月异,继续教育的生命更未终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成人继续教育是国民教育、终身教育大厦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向未来,结合国情,我国继续教育的办学门类、层次定位应当是:重点强化面向社会、行业在职人员以及中职中专、高职高专在校生、毕业生的衔接教育;大力发展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主体的以专升本为主的学历教育,辅以夜大、电大、函授、网络教育等业余形式,以及国际合作办学、在职研究生及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等;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参考文献:
马树超,郭扬. 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J]. 职教论坛,2008(1 上):10-14.
曾仲. 构建学习型社会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继续教育研究,2009,(2).
[3]宋岩丽、宋岳川. 浅谈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
[6] 冀祥德.对中国法学教育全面反思与展望[ 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0 (4): 50-58.
[7] 王利明.关于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四点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 2010(11).
[8] 李晓安, 首都经贸大学法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8):55-56
[9] 郭翔.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兼与周详、齐文远两位先生商榷[J].法学, 2010 (2):62-68.
[10] 汪习根.美国法学教育的最新改革及其启示——哈佛大学法学院为样本[J].法学杂志, 2010 (1):33-37.
[11] 梁恩树.应用法学专业模拟法庭实验课程建设的构想高教论坛,2008(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