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29012 浏览:1326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能力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的能力,作为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方法,不断进步。同时,在实践中,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实现大语文教学观。
关键词:语文实践 提高能力 科学创新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强调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其内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直接与文章对话,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学生走出教材,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多读课外书,不断增强语言积累;让学生多说,多写,多练,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严抓课堂教学,指导实践方法

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我紧紧把握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凭借每篇课文,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听说读写,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1、以课堂为阵地,指导实践方法。

实践中,我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通过指导学生自身实践,自身的练习,逐步培养语文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将学生自主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首先在初读中,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内容。在精读中,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逐步达到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语句,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会动手在课文中圈、划、批、注;会自己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小组探究。

2、以课文为例子,加强学法指导。

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严格筛选出来的精典之作,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是学生阅读、习作的典范。教学中我通过这样一篇篇生动的例子,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1)教给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示范引领--自读感悟——迁移创新”三步学法指导模式,在每个单项学法指导的开始阶段,注意示范、辅导,然后让学生模仿、运用,逐步形成技能。
(2)教给理解方法:实践中,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教会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如教给学生理解词句法、读段法、概括主要内容、中心法等。
(3)教给习作方法,通过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作者精美的用词造句语言表达,加强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强化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优化习作思路等。

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每一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因此,我在语文实践中,处处把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留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细读课文,深入领会,再到积累语言,内化运用等环节,都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学,自己汇报,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2)留给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课堂上除了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还给足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空间,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方式,把全体学生的活动,小组学生的活动,个体学生的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增强学生语言实践空间,在每一环节的处理上都遵循“先学后教”“先扶后放”“先个体自学再集体合作”的原则,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这一过程,至始至终,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二、拓展实践空间,提高语文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突破教科书的局限。《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只有把课堂的点向课外的面拓宽、延伸,才能使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和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深,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丰富书源。一是开放学校的图书阅览室,让学生自由读书;二是充实班级图书角,扩大图书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览。
(2)保证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3)加强指导。一是将课内指导的读书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中,二是课外阅读中加强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4)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除了在书上进行圈、划、批、注外,写一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类型有摘抄型、体会型、提纲型、评价型等。
(5)开展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励学生读书热望,增强读书的,激活学生读书的活力,主要实行“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读写知识竞赛),“两评”(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评)制度。通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增强了学生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巩固了学生课内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走向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校园
我校属于九年一贯制,校园焕然一新,生态园区夏天鲜花盛开,树木茂盛,凉亭、雕塑玲珑剔透,走进校园就像走进花园。我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观察校园,观察校园内花草树木,凉亭长廊。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言,锻炼学生的写作,发展学生的能力。
(2)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观察家乡的美丽风光,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了解家乡的仁人志士,了解过程也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不适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指导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及时地写下来,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大写作量,做到“保质、增量、加速”。
学生除每学期完成本册教材规定的作文篇目外,还要结合每课的教学进行一课一练,或运用课文中学过的优美词句连词成段,或仿照段落篇章进行仿作,或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根据文章情节续写,或想像作文,同时引导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走向社会、生活,写观察日记,生活作文等,保证学习阶段的练习总量。在加大习作量的同时,逐步增强“快速”意识,养成“快速”习惯。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