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求知欲激发求知欲培养读书趣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6206 浏览:212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多读书,读好书,让校园书香四溢,学校教育应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读书做起。
【关键词】减负读书养成习惯水到渠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2006年中国科学出版研究所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六年下滑,国民中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以色列人均年读书55本,俄罗斯50本,美国44本了。我们却只有4本,而这区区的4本还90%是教材、"教辅"哪!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人才更像人"这都说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成就事业、最终实现人生目标的桥梁和云梯!一个人爱读书,他人生价值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一个民族爱读书,这个民族就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读书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读书学习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责无旁贷地要教育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校园书声朗朗,书香四溢。怎样教学生读书?笔者以为:
首先,要向学生讲明道理,激发其求知。
培养其读书兴趣,养成其读书习惯。务使学生明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才是立身之本。惟有读书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容地应对飞速发展的时代挑战,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古人云:"积财千万无过读书","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周恩来少年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那是大目标、高境界,我们的学生自然应该有,也必须有。即是等而下之,退一万步说,为了自己获得更好,活得"更像人",也必须读书。当然,这里所谓的"书",是包括除教材、"教辅"外,范围更广的书。学生有了明确的读书目标,读书便不再是被动的了。一旦读书成了学生的迫切需要,读书习惯的养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要教育学生走出"读图"代替读书的误区。
现在,网络、视频,电影、电视铺天盖地,蔚为壮观。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读图的时代,每天都在读"图"。其诱惑力之大,使部分青少年废寝忘食,有的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诚不知,"图"(影视形象)较多的是直观性,让人一看就懂,难免失之肤浅,"书"则更具思辨性,它给人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以《红楼梦》而论,观众眼里的林妹妹仅一个定格,而原著里的林妹妹,一千个读者的头脑里就有一千个。文字的形象要比"图"的形象更丰富更生动,那是网络、视频,电影、电视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读图不能代替读书!"南大教师董建发出了一声断喝。这也就是美国媒体虽然非常发达,他们的高校还是要要求学生每天读书不得少于100页的道理吧。
再次,要教育学生读书贵勤、贵用心、贵持之以恒。
常说:读书治学没有什么捷径和不费力的窍门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就是一要珍惜时间,二要勤奋刻苦。华罗庚也认为:"学习必须先从踏踏实实的读书开始"。"天才出于勤奋",读书的时间是要靠挤的。斯大林虽日理万机,每天仍挤出时间读书。他曾对怀疑他每天读书的人说:"无论如何,我每天都要读书500页,……这是我的定额。"书,对于懒惰的人是一堆废纸,对于虚伪的人是一堆摆设,对于勤奋的人是一座宝藏。诚然!
读书是要用心的。用心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读书人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清苦。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三种境界。李白读书读到"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陶渊明读书"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高尔基自言"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读到了这种近乎无我的境界,"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还会远吗?
读书要持之以恒。鲁迅先生说:"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知识的丰富是要靠积累的,积累的功夫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持之以恒才能厚积薄发,终生受用。被誉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的学者张中行,75岁前默默无闻,75岁后大作迭出,部部精彩,短短几年就奠定了他散文大家的地位,靠的就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读书积累。他97岁谢世,给后人留下了数百万字的佳作美文,堪称读书人的典范。
复次,要告诫学生注意选读、泛读和精读。书海无涯,而"吾生也有涯",书是读不完的,必须有读,有不读;有泛读有精读。书大抵可分三类:可读书、应读书、必读书。按照培根的说法: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部分书则应当咀嚼。书选得正确,阅读的收获就大。泛读是指广泛涉猎,可以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为的是开阔视野,博取众家之长。精读是:一书在手,读时全神贯注,细细品味,读后掩卷,自问自答:书中写了些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重要的部分要能熟读成诵,甚或抄录下来,为的是助成消化,吸收精华。掌握本领重在精读,切切不可轻忽。
最后,要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写。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读书)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称为科学家的",可见思考的重要。思考可以发疑、解疑,在解疑过程中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终至无疑。于是,学有进焉。
"读"和"思"的结果要落在"写"上。朱光潜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写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的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清人顾炎武每读一书都要做出笔记,他写下的心得体会,集成了一部《日知录》,列宁也把读哲学书籍时所作的批注、笔记汇成了一部《哲学笔记》,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范例。
读书就是与高人对话、与智力切磋,读者受益无与伦比。然而当前,国民阅读率的持续走低实在不能不令人忧虑。国民素质的提高有赖于读书之风的形成,下大力气推动全民族读书已迫在眉睫。学校教育理应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读书做起,带动全社会大兴读书之风,为振兴我们民族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竭尽全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