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信息技术反思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19412 浏览:841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信息技术得到充分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上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教师基本上都能熟练运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了。但是,并不是用了网络和电脑就是整合,如何能够真正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最佳融合,如何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则成为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得不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曾经上过一节《岳阳楼记》的公开课。我先用信息技术展示岳阳楼的雄伟壮观和洞庭湖的烟波浩渺,配上音乐和语文的录音,将学生迅速带入文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意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刚刚的视听内容描绘出三幅画面,最后总结出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进而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这节课的确运用到了多媒体的辅助,但遗憾的是,在夯实基础环节发现学生接受得很慢而且不扎实。《岳阳楼记》是文言散文,是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的好时机,但是整节课下来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主次不分了。信息技术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语文学科有它自己的特点,过分依赖多媒体并夸大其作用,是一定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
年轻教师都是需要多听课、多学习的。学校和学区也都创造了很多听课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年轻教师多吸收经验。但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却不自觉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授课教师所出示幻灯片上,更不由得赞叹其中的图形、音频等信息制作得多么华丽,让人生羡。若我是学生而不是听课者,是否也会暂时忘记授课老师的授课内容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美观的、不曾见过的图片和奇妙的声音上呢?现在想来,是否有些脱离了课文的教学目标?结果是表面上的歌舞升平,事实上却毫无实用性可言。
事实上,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陷入的误区不止这一个:
1 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这种做法最大的弊处就是失去了教师的书写示范作用;
2 忽略了师生间的对话。有些教师往往单纯地将所要提出的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对着各式各样的图片进行思考、学习,而教师也通过多媒体出示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3 答案单一。由于教师已经将答案输入电脑,为求“最佳”答案就会尽量引导学生向自己的答案靠拢,就使得原本应该丰富活泼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
所以说,多媒体的不当使用是会使语文失去原有的魅力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找准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教学的结合点,在使用时认真研究几个问题:(1)怎样设计课堂活动才能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2)怎样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学生也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3)如何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课件?(4)如何做到“华丽”还要“实用”?
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它以知识为主导、以实践为主体,我们语文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首先应充分重视对读、写、听、说的先导作用;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和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每节课之前都要做好准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真正利用多媒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对普遍使用的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诵读、对于课本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的选择上,是必须要进行认真的挑选的;在量的选取上也要选取比较忠实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于课文文本而且效果比较好的资料。教师的资料也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等。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此外,作为语文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授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一定能说明白的事物规律,运用多媒体可以非常直观简洁地表现出来,但是语文似乎不然。春花秋月什么样?“大风起兮云飞扬”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说春花秋月是美的,但究竟什么样的春花什么样的秋月才算美呢?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相关经历供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林黛玉看来,秋风秋雨秋满窗是美的,而在刘禹锡眼中“晴空一鹤排云上”才是美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对蔡文姬是去国怀乡的忧思,对刘彻则是建功立业的豪情。语言是间接表现具体形象的,我们才有了想象的空间。那么,如何用多媒体来表现“春花秋月”的美呢?教师绞尽脑汁要表现出来的东西能让不同的学生领悟并且满意吗?这就给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带来了一个难题。文学形象在理解上的丰富性,多样性,文学欣赏的主观性,使得多媒体的表现如同说禅论道,一落言诠,就是错。在文学的欣赏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然后感悟。而多媒体课件在语文的教学中,却常常因为图片的限制而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范围,这就违背了语文这一学科的规律。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提高阅读文字的能力,由文字间接生发出相关画面的想象,进行思考和感悟。因此如果把以图画为主的作品作为阅读主体,就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阅读能力,少了认知和思考的过程。而现在的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表面上似乎搞活了课堂气氛。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目的来看,我们到底是在远离了?还是靠近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