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会教会小学生巧妙解决数学理由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5790 浏览:165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把“双基”提升到“四基”的层面,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正是落实“四基”的具体举措之一。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外,还要加强自身数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巧妙地解题方案。如何巧妙地解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读懂题目,看清要求,捕捉数学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信息。
例如:把3个一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面积是126平方厘米,原来每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其次,分析作出解题计划,确定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学生表达看法:要求体积和表面积,必须知道正方体的棱长,可是这道题只告诉我们拼成长方体以后的面积。学生有些犯难了,但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只叫他们在纸上画出拼成的长方形。这时,小娟发话了,她说:“老师,我把小正方体的棱长设为a,则长方体的长为3a,宽和高都为a,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得出(3a×a + a×a + a×3a)×2=126”。我让她上台板演,并说出解题思路。她说:“我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求出a的平方等于9,从而知道小正方体的棱长就是3cm,就知道原来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54(平方厘米),体积为3×3×3=27(立方厘米)。”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我引导学生:“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教室里鸦雀无声,于是,我在黑板上画出三个一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和由这三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未拼前一共有几个面?(18个)拼成长方体后少了几个面?(4个)拼后一共有几个面?(14个)14个面的面积一共是126平方厘米,一个面是多少平方厘米?(126÷14=9)其棱长是几厘米?(3cm)体积为3×3×3=27(立方厘米),表面积为9×6=54(平方厘米)。经我这么引导,学生笑我太“滑”了。我告诉学生:解决问题不一定按照常理去思考,但必须要读懂题目,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巧妙地去寻求解法。
教学有规,但教无定法。新课程中的解决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多数是以学生的对话形式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捕捉数学信息,去认真地分析题意,将数学学习变成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继续迈进探究学习模式,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实现“四基”所要求的目标,学生就会爱数学乐于探究数学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