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化建设新媒体环境下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34120 浏览:1569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字化、网络化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也影响着大学校园的阅读文化建设。因此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多个层面构建健康向上、积极和谐的大学校园阅读文化也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策略
作者简介:周静珍(1979-),女,江苏常州人,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苏 南京 21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基于服务创新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ZZD2010012)、南京工业大学2011年图书馆科研基金项目“三网融合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04-0223-0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比基本饱和,达21.6%,约1.16亿。大学生多通过搜索引擎、社交网络、门户网站、新闻聚合网站等方面获取信息,微博、微电影、微视频、微游戏等新媒体成为校园新时尚。这种变化改变了大学生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因此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阅读文化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相关定义

阅读是人们从各类载体中获取信息来探索世界、发现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多层次行为过程,也是人类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根本方式。对于阅读文化,多数人认为是建立在一定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基础上,受社会意识和环境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文化活动。
大学校园阅读文化,是以大学生作为阅读主体,以大学课本和课外读物等作为阅读客体,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相互影响的文化认知活动过程和现象。它是大学文化的子系统,是大学学习文化和教学文化的反映,其生成与发展受大学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也受大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学习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3]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4]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形式、内容和类型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仅是“读书”,更是“读图”、读“消息”和“读屏”。
综合以上概念,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阅读文化是以大学生作为阅读主体,以各类新媒体形态的阅读文本为客体,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的各种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总和。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阅读文化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1.阅读内容海量化和碎片化

新媒体环境下,参与网上阅读的用户海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更是海量,一些社群网站也成为了各类信息的集散地。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是新媒体的拥趸,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注消息留言、微信、微电影、微动漫、微游戏等方面,经常发布、复制、转载和传播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又夹杂了许多碎片化、无价值甚至是有害的内容,导致浅阅读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部分学生养成了网络嗜瘾癖、网络孤独症。因此,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和阅读文化氛围,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们学会在海量化和碎片化的信息中科学地选择有用信息。

2.阅读过程互动化和即时化

新媒体的发展为虚拟社群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生们可通过微信、微博、论坛、即时通信工具等发布他们感兴趣的文字、照片、视频,还可实时互动,讨论感兴趣的话题。阅读过程的即时化则体现在信息发布的“零费用”上,大学生可以方便地利用手机、互联网、微信等方式“现场直播”各类突发事件和新闻,吸引网络中其他人来关注。这种快速传播信息的方式虽方便了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虚拟空间的交流和发布有时也会给校园信息安全、文化宣传带来不利影响,一些片面观点和错误信息会误导人们对事件做出真实判断,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阅读方式移动化和工具化

移动阅读的便携性、可移动性、可检索性以及低碳性给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5]当代大学生已把移动阅读作为新的学习方式,并热衷于享受这种移动化阅读带来的便利和快乐。借助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手机、电脑等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实现了阅读方式的移动化和工具化,也大大促进了大学校园进行移动阅读活动的推广。
另外,移动化的阅读工具和阅读终端展现出来的信息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提高了内容的趣味化和可读性,更能得到充满创新精神和喜欢新生事物的大学生们的欢迎。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大学生们只要拥有阅读工具,就可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化阅读。

4.阅读行为个性化和社群化

新媒体环境给大学校园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学生可建立自己的网站、空间、博客、微信,发布和传播信息,把个性化信息送达无数人,自己也可关注感兴趣的其他人,但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虚拟空间容易形成集聚效应。网络上大量未经核实、内容偏激的信息,能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和转发,引起强力反响和群体辩论,在大学校园中同样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网络个性化和社群化阅读,如学校可以通过手机报、微信平台、消息推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送等新媒体方式及时发布和传播校园信息,经常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使阅读文化朝着科学性和健康型趋势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意义

1.培养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增强自学和自主能力的重要方式

首先,新媒体给大学生阅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存在诸多负面影响。大学生可阅读的信息是海量的,但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却被淹没在各类冗余和碎片化的信息中,导致他们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社群留言等方式虽都能实现沟通需要,但却缺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真实感。大家隐身于虚拟空间中,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却增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
因此在大学校园环境中,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增强学生的自学和自主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教育他们如何充分掌握新媒体阅读的方式和技巧,把手机、电脑等新媒体产品作为最好的学习辅助工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信息素养;摒弃功利性阅读和无价值阅读,多阅读对自身学习、生活有利的内容。所有这些都是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实现校园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发展

校园文化是师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所创造、积累并共享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的,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的过程。[6]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创新离不开报纸、广播、海报等各类传统校园媒体的运用,更离不开电子报刊、博客、手机报、手机短消息、微信、微电影、微游戏等新兴媒体的推动。新媒体成了大学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信息传播的前线阵地,以及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建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阅读文化,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思路能够更好地促进和强化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使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社会化作用发挥到最大,最终推动校园物质文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全方面的和谐发展。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阅读文化的建设策略

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分为三个结构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健康向上、积极和谐的大学校园阅读文化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策略基本上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展开。

1.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的建设为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校园阅读文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和物质基础,是文化在物质形态方面存在的外在显性标志和载体。大学应当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技术环境、传播范围和影响效力建立彰显本校特色的阅读文化环境,培育全校师生新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
物质层面的要素包括:阅读环境、阅读文本、阅读设备等。阅读环境是进行新媒体阅读时所依存的场所和空间,是实现跨地域和跨时空阅读的必需;阅读文本是非线性、超媒体、数字化的文本,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阅读设备是实现新媒体阅读的工具,包括网络硬件、手机、电脑等。只有实现所有物质层面各要素的有机整合,才有可能实现新媒体的全时空、全渠道和全互动传播。
以物质层面作为出发点,借助新媒体工具,大学可开展一些活动来丰富和活跃校园阅读文化。如南京工业大学在新配备的掌上电脑里嵌入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于2011年下半年开展了移动阅读新体验,借此影响和带动学生乐于使用新设备,改变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创造阅读环境和条件的最典型做法就是在整个校园区域内实现无线网络覆盖,让全校师生随时、随地地接收和发布信息,特别是能很方便地使用手机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的阅读。

2.制度层面

在制度层面建立的阅读文化,一般是指必须严格遵守和贯彻执行的文化形式,具有系统性、规范性、指导性和约束性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校园阅读制度层面的要素主要包括:新媒体阅读约束意识、新媒体阅读规范、阅读活动的引导和促进机制、阅读能力培养的规范性文件等。阅读约束意识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面对新媒体形式的各类文本、图片、视频时所表现出的自主选择和克制意识,自觉忽略有害和垃圾信息,抵制和不参与不良社会行为;阅读规范是指在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获取和利用过程中,规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如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规范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反对使用不合法的程序连续检索和大批量下载数据,或者将下载的电子资源转卖他人,谋取利益等;阅读活动的引导和促进机制是指大学管理部门为了促进有益的新媒体阅读而建立的一系列针对校园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或政策,如大学生在校园内开展自制网络电视剧、微电影、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新媒体类型的活动时,必须遵守校内外各项制度和规范;阅读能力培养的规范性文件是指为了实现系统和科学地指导大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的目的,建立起一套规范性方案或制度性文件,以借助制度层面的力量持续性促进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新媒体阅读习惯的养成,如新媒体教学平台互动机制的制定、大学生阅读行为规范的修订等。

3.精神层面

精神层面建立的阅读文化,一般是指以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办学理念、校风、学风等作为指引和依据,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建立更深层次的校园阅读文化,是大学生进行新媒体阅读和交流的精神化体现,也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阅读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和最高的建设目标。新媒体环境下校园阅读精神层面的要素包括阅读动机、阅读需求、阅读素养和阅读习惯。
大学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能创造的人,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的人。因此,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阅读,不管是何动机,只要能够实现以上目标,都是应该鼓励的。一般可以借助手机、网络、论坛、讨论群等进行问卷调查、网络调查、个别访谈,了解大学生的具体阅读需求,以此引导他们进行有益的经典阅读、深度阅读。目前已有很多大学图书馆、学生社团等经常开展大学生阅读需求方面的调查活动。大学生阅读素养水平的提高,不仅培养了大学生自发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术,以及网络安全防范知识,而且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何时需要阅读信息,并有能力通过新媒体工具去搜索、获取、阅读并有效利用信息。
另外,要培养大学生养成新媒体阅读的习惯。习惯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是必然趋势,培养大学生养成利用新媒体提高阅读和学习能力的习惯更是大学培养学生的必然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7月)[EB/OL].http:///view/33901

7.htm.

[5]赵乃瑄,周静珍.移动阅读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转型、创新和合作[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9):48-51,74.
[6]田径,李荫榕.论大学文化的多重维度[J].教育探索,2008,(2):23-24.
(责任编辑:孙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