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育人实践育人:教育方式新体验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6634 浏览:229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时效性、规律性、综合性的特点,要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就要从编写实践教学教材入手。编写实践教学教材有利于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确保实践教学常态化以及整合资源。同时,教材的编写要确保“五同”,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材;规范性
1671-0568(2013)11-0183-02
“教育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教育与实践关系的真知灼见。“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人通过这种活动,在不断改造周围外部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内部世界,发展着自己的本质特征,使人之为人永远处于一种创造、提升状态。”“以人自身为对象的特殊实践,就是教育和学习。”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突出体现在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同时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实践育人强调实践是教育的内在属性,其根本目的在于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作为主体来变革自身,知识结构、行为方式和道德品质等获得发展。将各种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育实践活动能将教与学,学校、学生、社会这三者紧密结合,突出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综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在玩中学,学中悟,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来实现学习知识、育人成材的教育目的。实践育人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育人模式。
传统教育普遍存在空泛、教条、与现实脱节等弊端,知行脱节、学校和社会分割的现象司空见惯。而实践育人的方法,则通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坚持知行统一,把实践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以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育人理念兼顾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兼顾校内的实践教育和校外学位论文www.618jyw.com
的实践教育。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实践育人理念对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人的培养要从现实出发,从现实的人出发,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据此来研究教育问题,研究人的发展。教育是不能预先设定生成的,而是在其推进中逐步呈现的,是在各种教育要素在特定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
教书育人的传统教育观强调书本和理论知识。“尊师”强调的就是教师的优先地位和主导性,这种将教师与学生主客离分的做法几乎没有提及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践育人中的“实践”则立足于人的实践本质、遵从教育的实践属性,致力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探求教师学生发展的多样性、生成性和开放性。教育不再只是单向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是师生主体间平等交往、主动对话、共同构建的活动过程,学校是师生合作、共生共长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实践为师生提供了遨游知识海洋、探索科学真理的空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自我教育的实践舞台。作为实践主体,学生在实践中肯定要比在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中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现实的具体的实践中也能获得更大的锻炼,从而得到提高。近年来,研究型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综合性实验、主体性教育等观念的提出和探索,其实都是突出教育实践属性的努力和尝试。这不但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推行实践育人这个理念,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第一,教育型实践。如通过开设英雄、模范人物报告会,举办各种主题活动、艺术节、运动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这些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形式活泼,渗透性强,学生更易于接受,不仅使直接参加活动的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能够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受到正面的引导。
第二,服务型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参与实践中,学生可望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乐趣,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三,专业型实践。学生运用在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有目的地进行科技创新,学以致用,现实印证学过的理论。这些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增强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文化型实践。组织校园体育文化节和一系列特色活动,使学生对文化活动的不同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举办文艺专场晚会;定期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文艺演出等;培育学生原创艺术作品;出版校园网络小说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杜锦文.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最基本特性[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4).
[3]吴亚玲.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1).
[4]郝文武.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J].教育研究,2004,(2).
[5]王书道.人的生存方式的实践哲学意蕴[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2).
[6]马毅.马克思的实践思维视界: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深层规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
[7]于洪卫.实践唯物主义研究概述[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9](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