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结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革新探索与再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28178 浏览:1233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受高校扩招和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出现了反向的“游离”现象,在大学教育中出现了“冷漠化”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西南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中,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重构这种从游关系,倡导以对职业的热情来提升教师的授课技能,倡导以对专业的热情来丰富教学内容,倡导以对学生的热情来改革课程教学组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多项创新改革与探索以及再思考,使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实践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教育理念
作者简介:勾红叶(1983-),女,四川绵阳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何畏(1972-),男,四川成都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51108382)、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专题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WJTU12ZT20)、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教师百人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WJTU11BR012)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14-0109-02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在《大学一解》中还有一段话至今多为人们所征引:“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样一种“从游”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美妙的生命互动过程。目前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出现了反向的“游离”现象。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重构这种从游关系,使“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质量更加优异。

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发展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相伴相随,经历了历史积淀阶段、提高发展阶段、跨越创新阶段等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在其发展阶段中面临了以下的问题和挑战。

1.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线性教学资源和非线性教学资源。其中线性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习题和教学录像。非线性教学资源包括讲座、学习、试验竞赛和案例分析。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控制、教研教改和培训提高。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资源需要继续丰富、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务实提升。制约因素是教研教改活动能否持续深入。

2.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包括现实课堂、实际工程和虚拟网络。具体包括:与其他桥梁专业课衔接,与其他土木精品课资源共享,开设双语班和创新班,同时纳入实习、引入场景和案例,即虚实结合、远近兼顾和内外联动。课程建设中如何继续回归(面向)工程、形成精品示范窗口和资源共享平台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3.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大学扩招形成的教育资源“被摊薄”、社会风气影响形成的“冷漠化”教育现象,使得教学中的“从游”互动无法有效开展。专业课程教师承担大量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被挤占”),导致主观上难以用更大的精力、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教育理念上的传承与反思

西南交通大学在其百余年史中贯穿了茅以升老校长所倡导的“习而学”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的模式不断强化实践环节对工程教育的作用。“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团队提出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去冷漠化”教育理念,并以“习而学”、“去冷漠化”理念为指导,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教育“去冷漠化”本是不应该存在的命题(优质的教育不允许冷漠化的存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冷漠化的社会环境是产生教育冷漠化的土壤。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中的“去冷漠化”的核心含义包括:教师对职业工作的热爱和教育理念的提高,即在教育角色定位中的去冷漠化;教师对专业的热爱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即在学术钻研上的去冷漠化;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即在教学活动中的去冷漠化。

2.以对职业的热情来提升教师的授课技能

在团队建设中特别重视对中青年教师开展职业热情提升和职业能力提升。依托“四面镜子”,倡导“自我面对面法”,提高教学的技能与技巧。

3.以对专业的热情来丰富教学内容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把科研优势和最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以科研促进教学。比如说可以将钢结构疲劳模型试验等研究成果与课程中疲劳教学联系起来,并随时更新,营造专业素养和创新知识的环境,让学生能够从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

4.以对学生的热情来改革课程教学组织

(1)“望、闻、问、切”学习方法引导。“望、闻、问、切”本是传统中医使用的看病方法,但这一过程也反映出信息获得(包括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依托配套实践环节(如案例分析、评述报告、结构竞赛等),强调动手参与。
(2)“4个5分钟分隔”与课堂工程氛围的营造。教育专家与心理学家研究都表明,一般人的注意力通常只能保持20分钟。课程教学需要合理分段。充分利用“预支时段”和“挤压时段”,依托精品课程建设丰富的桥梁工程案例视频资源创造面向工程实际的教学氛围。
(3)“汇聚”知识点。根据钢结构教学大纲要求,将“钢结构设计原理”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材料、构件和连接。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一开始教学就让学生将知识点归入这三大块知识中,这样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在钢结构材料这一部分中,重点讲解钢材在冶炼、加工、使用中不同因素对钢材的影响,掌握钢材的钢号分类与质量检测标准,给学生打下钢结构设计的坚实基础。
对于钢结构构件,从轴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压弯构件入手,在介绍强度和刚度时,让学生比较与材料力学的差异,便于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能更深入地理解。对于学生感到难学的构件稳定分析,教师在仔细讲解理论的同时,要注意每一步理论推导都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把重点放在对稳定理论的应用上,从而使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在理解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话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对于螺栓连接,要让学生从螺栓连接的受力原理和破坏形式入手,理解螺栓连接在受拉和受剪时所需要进行的结构计算,是为了避免各种破坏形式的出现,从而对学习的知识感到不枯燥。
(4)“教中学”模式的试点探索。“教中学”模式是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点的讲解和讨论,源于:毕业www.618jyw.com
是属于探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茅以升班”和“詹天佑班”(均属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中推广了这一模式。学期开始时向每一学生布置出“教中学”要求的具体知识点内容,让学生自己消化知识点内容并制作授课PPT。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进度每学时安排2~3位学生上台讲解(每次5分钟),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讲解点评或讲解补充。学生讲解的质量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
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探索的反映非常好,不少学生制作出质量高的教学PPT素材,并能非常自信地完成知识点授课。由于教与学角色的转变,教学中互动氛围被很自然地打造出来了。
(5)教学实践环节配合上的探索。除常规的课程作业外,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一些其他实践教学活动来实现对课程学习的巩固与提高。包括:引导学生学会采用“TPT(思考、实践、再思考)”的方法进行知识学习。实践环节的补充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的再思考

教学再思考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再思考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即再思考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再思考也是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再思考遇到的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环节,回顾开展的改革探索,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需要专业课教师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要有改变现状的想法,还需要不断创新实现方法,当然也需要各类教改建设项目的支撑,以获得切实的实现办法。
例如:在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中实施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其中有不少在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已经逐步推广(如“教中学”方法),但却又是在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被忽视”、“被弱化”的教学手段。改变大班制教学模式为小班式教学模式、改变“舞台式”教室布局为“半环绕式”教室布局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中的互动气氛,开展启发式、探讨式课堂教学。在不具备这些条件时,只能更多地依靠教师自己来不断细化教学组织,反思教学缺陷,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彭伟.钢结构设计原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徐平.从教学入手重建大学师生“从游”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1-01-03.
[3]徐秀娟.教学反思:从浅层走向深度[J].教师新概念,2007,(6):41-4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