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善用善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生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24450 浏览:1095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他们具有创新思维,而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讨论法;创新思维
1992-7711(2013)12-068-2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尊重差异、崇尚个性。学生们对问题的看法能自由表达,“百家争鸣”。借助讨论,把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地位拉到中心地位,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比如,在讲“市场交易原则”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诚实信用原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甲和乙分别扮演某消费者和商场售货员,上台表演以下内容:某消费者到一大商场购买了一套中日合资生产的价值上千元的“非毛料服装”用于送礼。购买时,该消费者对商场售货员说,为了送礼时能体面一些,请售货员在购上注明“纯毛服装、日本产”的字样。售货员为了能做成这笔生意,就按照该消费者的要求开具了。时隔不久,该消费者凭找到商场,以售货员把“非毛料服装”当成“毛料服装”出售为由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认定该市场对顾客进行商业欺诈,要求退货并双倍索赔。商场认为这个顾客是来讹诈,没有答应,双方只好对簿公堂。学生甲和乙的表演比较夸张(事先排练好),引发同学们的阵阵笑声,在笑声中,教师说:“今天我们来个‘今日说法’,请大家来做一次法官,假如你是法官,你认为此案该怎么判?为什么?”学生们兴奋起来了,议论纷纷,分组讨论后,大家发表了自己看法,一同学说:“我认为这个消费者道德品质太差,上的‘纯毛料服装、日本产’是他要求开的,后来却又凭此来告商场,他这种行为带有欺诈性,因此本法官不能判他胜诉。”这时,第二个同学说:“我认为商场有责任,明明知道上是不写服装的面料和产地的,为了把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就协同消费者一起作假,这是一种违反诚实信用的行为,本法官判商场败诉。”第三个同学说:“这个案子不能简单地判谁胜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然消费者和商场都有欺诈行为,那么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本法官认为该这么判,作退货处理,但不赔偿。”第三个同学的发言赢来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时教师趁机发问:“从此案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认识到“诚实信用是消费者和销售者都应有的道德。”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讨论

人类的好奇心往往是研究问题的开始,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动力所在。现在的中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量比较广,他们不再是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他们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教师应抓住当代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创新立异。因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质疑问难中培养起来的。
比如,在讲“市场交易原则”时,有学生提出质疑:“有消费者凭借自己丰富的商品知识和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承诺,知假买假,然后再根据消费者保护法,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并连连得手,这是不是在钻商家承诺的空子进行商业欺诈?”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首先加以表扬肯定,然后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纷纷发表不同见解,针对“知假买假”这个话题,有人为之叫好,认为是合理合法的正义行为;有人认为是投机行为,不是真正的消费者,是刁民;甚至认为买假索赔所得是不正当收入,应当没收等等。这时,教师启发学生:“假如我们每个消费者都能知假买假,买假索赔,会出现什么局面呢?”学生再次讨论后认识到:这样会有力地打击假冒伪劣,有利于规范经营者的行为,净化商品服务市场,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这样可以在全社会形成查假打假的风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就会大力好转。这样的质疑问难不仅使学生达到明理的效果,而且学会了辨证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也就在质疑问难中得到培养。

三、联系热点,激发学生讨论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而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关注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青少年认识发展的特点,引导他们密切关注社会现实,联系自身思想实际,掌握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材料,并在观察大量材料、信息的过程中,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培养创新思维。
比如,在讲“社会公德”时,正是甲流易发期,当时学校中已有不少班级处于停课状态。教师确立了话题“甲流与社会公德”,事先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这个热点问题。在讨论中,不少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甲流的广泛流行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不讲社会公德有极大关系。接着,学生又列举了生活中不讲社会公德的现象: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大声喧哗、不排队、乱闯红灯等等。有一学生详细地给大家介绍随地吐痰的危害性;有学生认为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卫生意识,不仅公民要加强自身修养,而且国家要用法律来规范;有学生说:祸兮福所倚,流感给我们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但我们能否把坏事变好事?从灾难中好好地总结教训,亡羊补牢,痛改前非。有学生联系自身的缺点,表示要改掉不讲文明的习惯;这时有一个同学慷慨激昂地说:“我们终将战胜甲流,但社会公德要永远牢记,别枉受这场磨难,让我们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吧!”讨论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它似雄厚的钟声冲撞着同学们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激荡……

四、选准焦点,诱导学生讨论

教学的意义是引导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寻找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这就要求教师创造自由欢快而又富有的氛围,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某些带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适度消费”时,我先讲了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她们大学毕业后,都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和收入,美国老太太向银行贷款买了一套舒适的房子,以后每月还款,死时,还清了贷款;中国老太太从有收入起开始攒钱,省吃俭用,死时,攒够了买房子的钱,留给了子女一笔丰厚的遗产。故事讲到这里,我并没有给学生分析哪个做法好,而是设计了“请问你愿做哪个老太太?”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了。大部分同学赞同美国老太太的做法,认为她虽然是借钱消费,但这是信用消费,即“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赞同中国老太太的同学提出疑虑:借钱消费不是一种超前消费吗?于是大家展开讨论认识到: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信用消费,只有对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实际,能够还清贷款或分期付款,即使借钱消费,也是适度消费,而不是超前消费;如果过高地估计了收入能力,明知自己无力消费硬是借钱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信用消费,这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焦点问题的讨论,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