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浅谈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运用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27724 浏览:1223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讨论”这种被传统教育认为会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教学模式,却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实践证明,选准内容,找准时机,用准方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能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能真正使课堂焕发活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讨论”,应用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讨论”这种被传统教育认为会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教学模式,却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好的教学形式,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内容都适合。什么时候讨论?讨论什么内容?怎样讨论?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处理不好,讨论就会失去意义,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组织“讨论”教学,讨论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下面就如何组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谈几点看法。

1.选择好“讨论”的内容

讨论的效果如何、时间多少,主要取决于讨论的内容,选择什么样的问题进行讨论才更能体现讨论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1 讨论应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之处。

教材的重、难点是一堂课要抓住或要突破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因而在此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比教师反复地强调“这是重点、难点,大家一定要好好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1.2 讨论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过程中试着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学生必须掌握一些有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如果教条地将方法搬给学生,学生当时记住了,以后去不能灵活应用。教师可以先选做一些习题,然后问学生是如何解决的,能发现什么简便的方法吗?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通过讨论,相互描述解题方法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通过讨论、交流、举例、再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进而得出结论。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能够灵活的使用这些自己探讨出来的简便方法,提高了运算的效率;同时使学生主动探究、自主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安排好“讨论”的时机

2.1 解决方法呈现多样化时,适于组织讨论。

现行教材中,常常会出现开放性习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情况。这类题目的答案不唯

一、由于初中学生思维较单往往得不到多种答案,这时候采用讨论的形式效果比较好。

2.2 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适于组织讨论。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的意见往往不统一,如果让他们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解,效果不会太好,最好的方法是抓住机会,让学生合作讨论,互相说说理由。这样问题就会慢慢清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2.3 当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适于组织讨论。

当学生在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受阻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迪指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排除障碍,继续思考。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有意识地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障碍,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惑;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探讨水平出发,为学生进行数学探讨铺路搭桥,使学生的探讨顿开茅塞,思维重新活跃起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2.4 讨论应放在产生结论的过程中。

在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和适当的讲解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有利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618jyw.com
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绝对值”一节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即“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对于这一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今后才能灵活应用。教师可以列出几组负数,如-5,-3,-1,-4,-0.5,-2.5,先利用数轴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再比较它们绝对值的大小,观察结果会有什么发现?在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再举例、再讨论,从而总结出自己的“发现”。通过一系列的举例、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个结论,同时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交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对于习惯听教师讲的学生来说,“讨论”真正的意义,他们并不明白,所以在课堂上组织讨论之前,教师应规定讨论的形式,交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3.1 帮助学生建立讨论小组,并选举组长。当然分组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分组会造成很多的弊端,从而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学生的智力、成绩有高低之分,通过实践发现,分组时尽量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利”会更多。这种分组方法,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对学困生的发展尤其有益。
3.2 必须规定好讨论要求。小组应遵守一人发言,他人倾听思考的原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发言时,其他同学如果意见相同可以适当补充;有不明白的观点,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应做到通顺、简洁、明了。
总之,“讨论”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参与,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直到达成共识。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可采用同桌讨论的形式,后全班自由讨论,这样讨论会更有效。实践证明,选准内容,找准时机,用准方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能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能真正使课堂焕发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