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联姻图文结合读写联姻共探科普世界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14298 浏览:594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文字浅易生动、富有趣味的科普性说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明文,其写作意图在于引导,孩子们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和生活的智慧。教学这样的文章该如何切入,本文利用白板技术通过图文激趣、潜心体会、读写结合、延伸拓展等环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关键词:激趣;体会;解读;读写;拓展
1671-7503(2013)11-0053-0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体会科普小品文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3)交流课外了解的大自然的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体会科普小品文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三、教学策略

拟立足文本,紧扣重点段,以读为主,以议为辅,以写话为抓手,通过栩栩如生的图片、立体可感的视频、对比强烈的画面,利用白板交互的功能,尝试创设出可感可触的情境,使语言文字鲜活、灵动起来,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完成语言内化和积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熏陶、知识的拓展。

四、教学过程

1.图文激趣,复习导入

(1)大自然用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地质的变迁,这些独特的方式就是大自然的文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齐读课题——《大自然的文字》。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伊林把大自然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神奇的天书”,下册叫——“有趣的地书”,而文绍的四种文字(点击白板)则分别属于哪本书呢(使用白板的拖拽功能)?
(3)这些文字又分别告诉我们些什么呢(使用白板的显示、隐藏功能)?
(4)大自然的文字这么神奇、有趣,作者伊林是怎样把这种神奇、有趣表述出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着重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拖动、隐藏技术,让智慧与情感交互共事。复习生字时,将正确的词语隐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达到了检验字词的目的。而在描述“大自然”这本书时,则运用拖动副本将其一分为二,同时,将隐藏的文字“神奇的天书”、“有趣的地书”显示出来,并将“星”、“云”归入“天书”,将“石灰石”、“花岗石”归入“地书”,此时,可运用白板的容器功能,判断其归类的正误。由此切中学生兴趣的脉门,使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2.潜心体会,解读“天书”、“地书”

板块一:品读“星”文字,入境感悟。
让我们跟随作者伊林的脚步,走进那神奇的星文字。
(1)(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读这段文字。
(2)这段文字主要是说的什么?
(3)其实这一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出示)“星星是天上的文字,有北极星的那一端就是北方。”她比原文与这段文字,想想作者为什么会采用第一种描述呢?揣摩一下。
(4)学生揣摩,讨论交流。
(5)小结:其实作者就是创设了一个情境(板书:情境),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星文字的神奇,同时,也了解到了北极星的作用是——(指示北方)。
(6)让我们一起来重现这个情境。
师:老师就是第一次航船的新水手,你们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我们来试试。
师: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啊呀,我迷路了!罗盘呢?找不到了!(点击白板)这夜晚,怎样才能辨别方向呢?哪位有经验的水手到白板这里来,借助这神奇的放大镜,边演示边讲述,告诉我吗?
学生到白板面前借助放大镜找到小熊星座。
师:我明白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谢你教给我这么神奇的知识!
(7)其实每个皇星都有各自的作用,正如作者所说:“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一个字。”
[设计意图:在讨论星文字时,利用白板的神奇墨水功能,制作,让学生在满天繁星中找到北极星,了解其辨别方向的作用。师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老水手,为新水手指点迷津,既巩固了对“星文字”的表达内容,又增强了科普小品文的情趣性。并回到第一自然段“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一个字”,融会贯通。]
板块二:自主品读,感知语言。
(1)作者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星文字的神奇,那么,其它三种文字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文字的神奇有趣呢?
(点击白板,出示温馨小贴士)
读读

3、5、6小节,看看作者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这三种文字的神奇有趣?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文字,画出你认为介绍得最生动的地方,在字里行间写下感受。
学生自读并批注。
(2)讨论交流
(预设)云文字。
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们这云的形状特点,多么浅显易懂!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比喻句!
飞行员看到砧状云会怎么样?假设飞机飞到砧状云里面会发生什么后果(机毁人亡)?作者用一个假设,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板书:假设)。
所以,民间有谚语“天上砧状云,地上雨淋淋。”勤劳的人们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老师搜集了几条谚语,请大家自由读读,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点击白板)。
读一读,并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农谚。
[设计意图:在探究云文字时,出示砧状云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砧状云”的意思。科普文的教学,一般不注重其深度的挖掘,而在于其宽度,因此,教师相机拓展了有经验的农民们能“看云识天气”,出示几条谚语,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花岗石。
这“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这儿有一段视频(点击白板,播放视频)。
冰川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将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其他地方。这花岗石就是冰川携带的物体。冰川是一下子就把花岗石搬来的吗?
品读课文,讨论交流。
小结:这“爬”,既写出了速度之慢,又生动形象。花岗石“爬”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森林呢!
在森林中行走,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我们不禁产生了疑惑?(师读这3个问句)作者伊林接连用了3个问号,他作为一名出色的科普作家,一个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看到这块花岗石,心中会有疑惑吗?没有疑惑,作者为什么连用了三个问句?
是呀,从我们这些读者的角度来进行描述。问题有答案吗?这就是设问(板书)。
我们来配合读一读,老师问出心中的疑惑,你们代替伊林来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习“花岗石”文字时,播放“冰川移动”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爬”加引号的原因,同时,体会拟人和设问手法的运用,由此直指语文学习的要义——习得语言文字。]
石灰石。
原来这里是(点击白板,显示一片汪洋),现在呢?(点击白板:城市)
这沧海桑田的变化,人们是怎样依据大自然的文字做出这一番判断呢?(点击:出示文字)自由读一读。
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是怎样推断呢?老师从这里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词,你能给我们讲一讲吗(出示三个词)?
(出示连接器)这儿有一个连接器,你能边演示边讲解吗(生讲解)?
这其实就是科学家得出结论的推想过程,也是作者的介绍方法。要知道科普文介绍科学知识,不光要有科学的依据,还要有严密的推理(板书:推理),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让人信服。那样高深的科学知识,作者却介绍得十分浅显易懂。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科普作家!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拉幕功能,巧妙地将“城市”与“汪洋”对比,形成视觉上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618jyw.com
的冲击,沧海桑田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到解读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读出地质的变迁。并提出问题:凭什么断定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呢?了解作者的推理过程,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自然的文字还真是奇妙,一些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事物都能提供那么丰富的信息,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认识、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呢?作者伊林也给我们支了招。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读懂大自然的文字。”那么,要想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就应该怎么样做呢?
交流。

3.读写结合,延伸拓展

(1)其实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伊林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借助创设情境、假设、推理、设问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文字,诗人戴巴棣又是怎样描述大自然的语言的呢?
(2)师生合作读读《大自然的语言》。
(3)大自然还有许多文字,无声的语言(白板播放一组图片),这是老师找到的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
出示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现在却奄奄一息,大自然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看来同学们也是能够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了。)
(4)你还了解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
(5)评价: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看来大自然并不缺少文字,而是缺少发现和阅读的眼睛。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和生活是相通的,我们的学习绝不能被一堂课所束缚。课末运用白板的调整透明度功能展示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如今奄奄一息的图片,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播放一组图片,将PPT的优势融合到白板之中,展示大自然的文字,并请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给大自然这本书添上几页精彩的文字。同时,进行思想熏陶:大自然并不缺少文字,只是缺少发现和阅读的眼睛。]
(6)现在老师接到了一个任务,邀请咱们601班的同学担任学校科普队的队员,向一年级的小朋友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是书上介绍的,也可以是平时积累的,有个要求,要让他们既能听得懂、记得住。还要喜欢听。
那我们想想:向他们介绍时要注意什么呀(语言亲切、浅显易懂、简短有趣)?
(7)赶紧写写吧,写好的同学毛遂自荐,老师用相机把你的作品呈现到白板上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与其他多媒体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交互性,教师及时利用相机将学生的练笔呈现到白板上,进行实时点评交流,让理解感悟生成拔节。]
(8)小结: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就像一本百科全书,需要我们去阅读,去实践,相信只要我们有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到达心中的巅峰!
[编辑:昌曙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