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认知满足学生认知需要,送一把打开知识大门“钥匙”怎么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8583 浏览:260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该文围绕“满足学生认知需要”这一主题,分别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树立正确学科价值观,渗透学科美感熏陶四个方面,阐述了“满足学生认知需要”的原理与策略。说明了“满足学生认知需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满足; 认知; 需要; 动机; 兴趣
1006-3315(2013)07-094-001
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相当重要而困难的任务。而且,随着学习生活中高强度诱因刺激影响的增加,课堂学习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呆板、单调、没有生机的。所以了解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原理和策略,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
马斯洛把人类复杂多样的需要从高到低分为七大类,并把其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称为基本需要,把高级的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心理需要或成长需要。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基本需要在满足后,便不再感到需要,而成长需要的特点是越满足越产生更强的需要。
笔者认为,满足人的七类需要,对唤醒人的智慧潜能,调动人的积极心态,形成人的求知的内驱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面对正在求知的学生,满足他们的“认知”需要,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那么,如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呢?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处理好新旧知识无缝对接,引发学生认知需要

在现实教学生活中,某些老师往往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教师为了赶超进度,二节新课一节上完;有的教师为了统考名次,让学生死记硬背重点答案。还有的教师对所教年段及学科的难度、广度、深度、梯度模糊不清,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选择有误,课堂结构安排不合理,使得学生学习困难,产生了厌学心理,最后造成学生认知需要的闸门完全关闭。这是辍学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认知规律”,和孩子的身体成长规律一样。还不会爬行的幼儿,你让他学刘翔跑110米跨栏,可能吗?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你让他当电视台主播,这不是异想天开吗?这个道理作为教师谁都知道,但是在教育自己学生的时候为什么就糊涂了呢?
我们的教师,一方面要学会研究、分析学生现有知识体验积累的量度与高度,获取学生“学情”的第一手资料,然后“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善于调动学生处于“沉睡”状态的已有知识体验和积累,创造恰当的新旧知识的相似点和联系点,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成:唤醒旧知——产生需要——链接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再生新需要的认知发展路径。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成长,这样,才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才会使教学有味有效。

二、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可以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如通过讲故事、访贫问苦、对比新旧社会学习条件的不同,启发学生的学习觉悟,以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为实现中国梦而学习”、“知识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今天是红领巾、明天是红旗手”等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了解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的直接联系,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通过“到宇宙去旅行”等科学幻想性活动,使学生对未来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产生好好学习,以便将来进一步探索宇宙秘密的意向,和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的愿望等等。

三、通过学科价值教育,培养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

科任教师要从学好本学科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语文教师要经常地大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功能和作用。可从古今中外和现实生活中成功人士的例子谈起,(例如,莫言)可从教师自身谈起,可从祖国语言的国际地位和优秀传统谈起,可以从个人政治和经济作用谈起,也可以从人生、理想、前途命运的角度谈起。以提升学生对学科的价值的认识,促进学生心理内需,形成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与文字的浓烈兴趣。

四、渗透学科美感,激发学生认知兴趣

对美的向往是人类的本性,也是永恒的追求。一个不知美、缺少美、不爱美的学生,指定他满眼都是灰暗。灰暗的心境必然带来灰暗的行为,甚至厌世疾俗,更谈不上积极向上和学习兴趣。因此,满足、填补学生的审美需要,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1.教师对于学生,是美的使者,美的象征,美的代表,美的化身。教师要做到仪表美,以合身应时的服饰引起学生赏识与关注;做到仪态美,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激活学生休眠的心态;做到字迹美,以规范端庄的板书调动学生审美的潜能,做到言语美,以规范流畅的普通话滋润学生干瘪的表达。
2.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到语文教材中寻觅文质之美,品味意境之美,领略朗读之美,学会创造之美。可以找一找文本的“美点”:美的句子、美的想象、美的表达;挖一挖文本的“趣点”:童心之趣、巧合之趣、诙谐之趣、形象之趣;抓一抓文本的“情点”:矛盾冲突的激化点、作者感情的爆发点、读者情为所动的动情点;续一续文本的“悬点”:作者留下的悬念之美,空白之美;探一探文本的“疑点”: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现时为错彼时为对,思维辩证、哲理深邃之美。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精神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言道,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规律,只要我们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就等于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再加上教师们坚实的业务基础,娴熟的教学技巧,炽烈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热情勃发,兴趣盎然;我们的课堂一定会亮点迭出,精彩纷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