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就业后危机时代就业机遇意识培养研究站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22099 浏览:967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已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该时期受到金融危机、高校扩招、劳动人口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很严峻。通过对后危机时代就业机遇的分析,提出培养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问题,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
作者简介:徐欣国(1978-),男,山东莱芜人,长沙理工大学师资处,讲师;唐超文(1973-),男,湖南岳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038)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25-0212-02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较大影响。根据对教育部网站及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各年度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见图1),2007~2013年间,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2013年将达到历史新高699万人,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在2008年达到最低点85.5%,虽然2009年上升了1.1%,但仍低于2007年的0.9%,从2010年起大幅提升达到并超过金融危机前就业率。该数据反映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程度,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已随全球经济复苏迈入后危机时代,且整体形势趋于稳定,但受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仍存在诸多困难。[2,3]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扭转就业困难的态势,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4]给广大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诸多就业机遇,产生了一定效果。但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前机遇意识不强,准备不充分,定位不明确,加之学校安排的就业指导课未能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效果不理想,使得部分大学毕业生并没能在就业过程中抓住机遇顺利就业。因此,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机遇意识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机遇意识的概念及培养意义

机遇,即契机、时机或机会,通常被理解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5]机遇意识是指个人把握和处理蕴含机遇的信息的能力。机遇有如下特点:一是意外性。机遇不因个人的需求而随时出现,只受环境和事件的变化而出现与消失,机遇的出现会让人们有意外感,只有有准备的人,才不会因为意外而让机遇流逝。二是瞬逝性。机遇的存在一般是短期的、瞬时的、稍纵即逝的,只有目光敏锐、勇敢果断者才能获得它。三是平等性。机遇的出现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否抓住它,主要看每个人对机遇的把握能力。四是相对性。有时看似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只要合理利用,也可以成为机遇。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机遇意识,将有助于科学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求职前的准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就业政策和相关信息的关注度及信息的把握能力;有助于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果断抓住、利用就业机遇;有助于学生客观看待就业问题,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二、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现状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和就业机遇意识现状,笔者在湖南某高校对大一至大四,来自工、理、文、管各学科(专业)的365位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4.79%的大学生认为机遇对大学生就业来说非常重要,90.14%的大学生认为机遇是可以把握的,84.38%的大学生认为就业机遇意识是可以通过培养来获得提高的,7

7.81%的大学生有意愿提高自己的就业机遇意识。

但是从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培养的角度分析发现,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关注度方面有34.4%的大学生完全不关注这些政策,超过50%的大学生只是偶尔了解一下;56.16%的大学生仅是应付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根本起不到指导就业的效果;63.01%的大学生不重视就业指导课;42.47%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主动性不强,对就业机遇的把握能力差;26.85.%的大学毕业生存在“等、靠、要”现象。在大学生就业相关信息的关注度方面,基本体现了大一至大三逐渐降低,大四突然提高的规律性。说明广大大学生就业前对就业缺少足够的重视与准备、缺乏寻找机遇的主动性,缺少把握机遇的判断力。

三、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机遇

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大措施,201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从五个方面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举措,随后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具体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从系列文件政策中不难发现所蕴含的大学生就业机遇。

1.中西部及农村基层就业空间大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做好各类项目之间的政策衔接。明确规定: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机关工作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后级别工资高定1至2档;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从政策上显示了国家对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中西部基层工作的重视,国家给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和中西部基层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就业基础。 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2.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多

“创业是就业之源。大学生是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创业群体”,[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学生,给予定额税费减免。二是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毕业生在创业地可按规定申请小贷,符合条件的,财政据实贴息。三是税费减免政策,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学生,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培训补贴,毕业学年大学生(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参加创业培训,可给予培训补贴。五是落户政策,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此外,各地政府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集中提供创业培训和实训,创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3.职业培训、见习助推就业能力

2009年在人社部实施“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后,团确立了建立5000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目标,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见习机会;2012年人社部下发《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各级职能部门和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这些政策和举措,无疑会为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机会。

4.升学机会增多

近年来,升学成为毕业生特别是本科毕业生重要的毕业去向选择,是知识储备、学历提升、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将达到53.9万人,比2012年增加2.1万人,其中专业硕士21.7万人,到2015年左右,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比例将达1︰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这意味着当前时期将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选择升学来延缓就业,提升就业的能力和质量。
除了以上国家政策中所蕴含的就业机遇外,大学毕业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探索就业机遇,在科学规划、明确定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效捕捉并利用这些就业机遇,[7]实现顺利、高质量就业。

四、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和思维开放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需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要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

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在就业指导课中开展,在具体的政策解读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这些政策信息的处理能力,要使学生能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从自身的需求和能力出发,既有效运用这些政策的优势,又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当然,这需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配备合适的师资力量,积极开展就业促进政策的学习和研究。
目前国内大部分本科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大体分为四个部分,[8]贯彻在四个年级开展,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的责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实行大课教学,加之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就业观念尚不成熟,对待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不高,所以学生的接受效果较差,对学生在就业中的机遇意识的引导和培养缺失,致使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不佳。

2.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要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及早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全面了解自己,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3.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要与就业期望值的调整相结合

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坚守自己的就业标准,往往错过了就业机会,导致就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大部分就业指导教师往往仅靠说教的方式动员学生及早签约,没有使学生从根本上接受期望值调整的内心需求。广大就业指导教师应该从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出发,引导学生在机遇面前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从而使学生在紧紧抓住各种就业机遇、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又能使自己从期望上基本满足。

4.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要与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相结合

大学生对将来的职业发展存在迷茫,一方面是缺少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是对社会及职业的认知模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等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大量信息的吸收和处理,促使学生更早的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促使学生从这些信息中寻找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支持自己的职业发展。
当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遇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和提高的,需要从低年级、各类课程学习和相关指导工作中去积累与培养。同时,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也需要加强引导和提醒,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有利信息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刘莹.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10(20):38-39.
[3]李卓燃.后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2):47-48.
[4]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文件汇编[EB/OL].[2012-04-11].[2013-05-20]. http://.cn/zhuanti/zchb.html.
[5]林乘东.论增强机遇意识[N].解放军报,2010-03-22(2).
[6]人社部:五大举措支持大学生创业 提供一条龙服务[EB/OL].[2013-05-28].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5/28/c_12477175

3.htm.

[7]蒙冲,马正.大学毕业生如何抓住就业机遇[J].职业技术,2008,
(4):84-85.
[8]刘芳.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1):141-142.
(责任编辑:孙晴) 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