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考基于双向选择高考平行志愿机制革新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15116 浏览:61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问题背景

高校招生录取制度问题一直是全社会的关注热点,它关系着每个考生的前途和几百万家庭的命运,关系着素质教育平稳健康开展,关系着高校人才选拔和社会公平公正。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要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等。因此,高考改革虽然艰难但必须不断探索向前迈进。
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平行志愿招生录取机制,已经在全国普及。应当说,平行志愿的提出是一种新的投档与录取方式的改革,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了偶然、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教育公平,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平行志愿目前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
分析平行志愿的弊端,主要症结在于考生在同一批次内还是只有一次投档录取机会,为了抓住这次机会,考生、学校、社会都特别看重总分这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将其他因素放置一边,而事实上确实有其他因素(如专业意向等)在录取过程中发挥作用。为此,笔者拟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考试招生制度[3-4],从增加投档录取机会入手,研究更加合理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招录制度。

二、学校录取机制研究现状

由于国内高校招生实行统一录取,省级招办向高校“投档”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一档多投”成为深化平行志愿改革的思路。国内一档多投制度目前仅在重庆、福建、江苏的部分批次以及一些高校的联合自主招生中实施。在理论研究方面,天津大学王海龙等对需考生确认的一档多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5];西南大学刘驰等对无需确认的一档多投作了探讨[6],其录取算法相当于以“院校+专业”为单位按传统顺序志愿进行录取,学生利益有所损失。目前来看,国内需考生确认的一档多投在计划控制和录取轮次等方面尚处于实验阶段,无需考生确认的一档多投的实现机制不明朗或不够优化,暂不具备向大规模统一录取推广的条件。
在国外有关研究中,提到最多也应用最多的有四种学校录取机制[7-8],包括波士顿机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618jyw.com
制、分数机制、Gale-Shaply机制[9]、最优交易循环机制[10]。我国传统梯队志愿机制的实质为唯一偏好的波士顿机制,平行志愿机制为限定了志愿个数的分数机制,它们都属于单次效率学校录取机制,其特点是学校顺序考虑每个学生的志愿,若录取名额未用完则一次性录取学生,优势是办法简单,录取效率高。但波士顿机制既不是公平的,也不是帕累托最优和抗操纵的,是在计算机普及前普遍采用的录取机制,现在已经逐步退出录取过程。分数机制的优势是录取效率高且达到帕累托最优和抗操纵的,但是仅偏好于分数高的学生。Gale-Shaply机制和最优交易循环机制是被证明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满足帕累托最优和抗操纵的。

三、基于双向匹配的平行志愿改进机制

Gale-Shaply机制的运行步骤与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平行志愿机制较为接近,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便于我国民众理解。Gale-Shapley机制分为学校最优机制和学生最优机制,根据以维护考生利益为主的出发点,拟在学生最优机制基础上开展研究。Gale-Shaply经典算法要求最终匹配结果由学生与学校的多轮交互形成,而且要求事先确定所有学生选择学校的偏好顺序集合以及所有学校选择学生的偏好顺序集合。根据我国目前平行志愿录取的现实特点,对该算法进行如下改进:1.以考生志愿集合作为学生选择学校的偏好顺序集合;2.学校选择学生的偏好顺序集合由省级招办向高校投档后由高校预录取形成;3.学校和学生的多轮交互可以借助省级招办中心服务器平台集中进行撮合;4.将原适合于人工操作理解的算法,改为便于计算机执行的算法。最终形成的平行志愿改进机制(Paralleling Preference Improvement Mechani,简称PPIM))的执行过程如下。
(1)将本批次符合基本条件的考生投档至所填报的所有学校。
(2)各学校下载本校投档数据,按其自身规则排序,并向省级招办上传数据。
(3)省级招办将各校上传数据执行“多轮撮合算法”。
(4)各学校下载本校最终录取数据。
其中,“多轮撮合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所有学生状态为“等待录取”,最优志愿为第1志愿。
循环轮:所有处于“等待录取”状态的学生向最优志愿学校申请。每一所学校c考虑所有本轮申请的学生和上一轮留下的学生,从中留下最好的qc个学生(qc为该校录取计划),置为“预录取”状态,拒绝其他学生。如果学校c已是被拒绝学生的最后一个志愿,这个学生就停止申请,置为“不录取”状态;否则置为“等待录取”状态。
判断条件:如果还有学生处于“等待录取”状态,重复循环轮的操作;当没有学生处于“等待录取”状态时,将所有“预录取”学生置为“录取状态”,算法停止。
图1多轮撮合算法执行示意图
由于学生和学校的数目有限,这个过程一定会在有限步后停止,所有留在预录名单上的学生就被学校正式录取。上述机制作为一个完备循环机制,最多要用n(考生数)×m(志愿数)个步骤才能完成整个算法。一般的,关于该机制有如下结论:在学校录取过程中,PPIM机制的时间复杂度=0(平行志愿机制的时间复杂度)。
关于每录取批次志愿数M的讨论:参考江苏等省高校录取志愿数的安排,如果只考虑学校录取,不考虑学校内专业的安排,则本科M=3,专科M=5。如果把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来处理,PPIM机制依然适用。为简化表述,不妨将“高校+专业”定义为“投档单位”,比如“东大1”、“东大2”……“东大n”。参照目前平行志愿的设置方式,每位考生可以填报3所高校,每所高校6个专业,共18个“投档单位”。省级招办对省控线上所有符合高校提出基本条件的学生,同时向18个“投档单位”投档。18个投档单位分别阅档后,根据自身偏好对考生进行排序,反馈至省级招办。如考生填了3所高校中某所高校的“服从专业调剂”,也作为一个志愿,相当于每位学生共可填报21个志愿,参照目前平行志愿的调剂分配方式自动按某种排序(比如总分)分配到所填高校的某个投档单位。特别是根据目前发展趋势,高校低年级今后实行通识教育,新生录取可按专业大类(学院)进行,M值将进一步减少,因此,3≤M≤21。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