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启发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浅谈启发式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6811 浏览:193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启发式教育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因其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特作用而备受青睐,在多年的探索中,启发式教育在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也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启发规法德育习惯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教他了。此话说的即是要对学生采取启发式的教育。
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或多或少会存在着单纯“老师教,学生记”、“满堂灌”等现象,班级教育中也是如此。我们老师习惯把所有需要遵守的规范、需要谨记的道理全部教给学生,学生只是负责遵守执行。久而久之,同学们就难免变得不知为何遵守各种规范,不会习惯去约束自己。尤其是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教育、班级教育上更是如此,仅仅老师强调往往收效不佳。由此看来,单纯的“授课式”教育显然是有一定问题的。我们要尝试着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去解决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

一、在行为规范上

启发式的教育,首先可以深入到平时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上。
做眼保健操时不够认真可以说是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的一个问题。小学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都是很好的,然而有时难免沉不住气,很难坐下来进行一些眼保健操这类相对静态的、对自己有好处的活动。这也是情理之中。对于这件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618jyw.com
事,单纯强调“要认真做”,有时候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后来我开始这么教育我的学生。我把那些平时不爱做眼保健操的学生集合起来,起初并不告诉他们我要说眼保健操这件事。我只是指了指自己的眼镜问他们这是什么。学生们当然知道这是眼镜。我再把自己“啤酒盖”一样厚的镜面和其中一个戴眼镜同学的镜片做了对比,让他们了解到我的镜片多么厚。为什么这么厚?因为度数高!老师近视的度数为什么会这么高,我让学生们猜一下。“老师经常用电脑”、“老师看书的时候离书本太近”、“老师以前上学时没有好好做眼保健操”,这些答案很自然地就都出来了。猜得很好,也很正确。所以我再问学生们,自己如果不想近视,该怎么做,“看书的时候离书本远一点”、“少玩电脑,看电视也要适当,多活动活动”、“好好做眼保健操”,不用我自己说,学生们自己都知道该怎么办了。通过一步步引导,我启发学生自己明白了做眼保健操是为了保护眼睛防止近视,是一件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学生们也就接受了这一点,乐意遵守这个规范了。

二、在思想道德教育上

启发式的教育,也体现在日常对每个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中。
举个例子,班级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小误会。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去教育学生?我想单纯的批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味地“教育”,有时候不仅无法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问题所在,还会增长同学的抵触情绪。长此以往,许多工作便难以进行。这时候,就要尝试着引导学生一点一点意识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以后应该怎么做。首先,要鼓励学生客观地把整个事情的过程讲清楚。一定要告诉学生老师只是客观地想了解这件事情,让学生大胆地真实地说,不用担心老师会批评他。然后,和蔼地询问两个学生为什么会出现矛盾,让他们自己去整理和分析。之后,再问他们如果当时怎么做就可以避免这次矛盾,让他们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的内心干净纯粹,正是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的重要时期。只要采用合适的方法,他们是很容易接受正确思想的熏陶的。因而,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十分有必要的。启发式的引导,既高效地达到了目的,又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值得尝试。

三、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内在优秀品行的体现,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养成的。启发、引导学生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举止习惯,是很重要的。
尊敬师长,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是有礼貌的表现。但是很多学生往往比较习惯和自己班级内的老师打招呼,而忽略了其实在生活中每遇到一个老师,都需要热情礼貌地问好。但是如何向学生传达这一点呢?我尝试着在每次遇到班里的学生向我问好时,我便会和他说,“***很有礼貌,老师很高兴,要是今天你遇到的是你不熟悉的老师,你还会和他打招呼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会,也可能回答不会。我再问他,“那要是班里的同学都不理睬你,你高兴吗?”答案显而易见。“其实老师也一样啊,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们爱和老师打招呼,爱和老师说话,要是碰到别的班的学生和自己打招呼,那就更是高兴了。”通过对话,启发学生知道,其实打招呼不是强行要求大家去做,而是因为打招呼能让大家都感到快乐我们才会去做。学生明白了这件事后,就会很乐意去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向长辈问好,向生活中的每个人热情问好。这对于学生日后的人际交往等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引导,把问题说清楚了,让学生乐于去做了,还对人生起到一定作用了,可谓一举数得。
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互相交流,教学相长,“告诸往而知来者”——告诉他已有的东西,学生已能自己推得未知的东西,这样的教育,才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启之以最根本的东西,发之以不断贯彻的热情,以启带发,以发承启,这便是启发式的教育,不妨深入到日常工作中,相信定会获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