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培养学生在不足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5654 浏览:149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看成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然而,我们传统教学往往致力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怀疑、反思、批判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被动的学习。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由此我们想到:怎样才能是学生将学习变成内在的?需要能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解答,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下是本人就谈谈在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一些体会。

一、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为疑而学。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这样的问题情景,乌龟和兔子要赛跑了,但是它们两个人的跑道是不一样的,你们觉得谁跑的路程更远呢?
有一位学生说了:“老师,这个长方形没有长和宽,不能求出周长的。”我就标出了长方形的长为100米宽为60米。又有一位学生说:“老师,还是不行,我们不会求这个圆的周长呀。” 这是我就顺势提出,“那我们今天就先来学习求圆的周长,再来解决兔子和乌龟问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带着问题来学习知识,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享受解决问题的愉快,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用一条直线等分长方形可有几种分法”时,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思考,找出几种分法,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左右对折、上下对折、按对角线对折的4种方法。接下来让学生画出这四条对折线,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就说:“啊!这四条线都交于同一个点。”我表扬了学生的发现,又问:“你还能找出其它等分长方形的方法吗?”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互相配合,开始动手折、剪,很快又有个别学生高兴的叫了起来:“啊,只要通过这一点画的直线都可以把长方形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半。”这时教师进一步提出:“如果是四边行、五边形能这样分吗?”这样一来,从直观思考到分析思考再到综合思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孩子在享受解决问题的愉快的同时又发展创造性思维,扩大了思维成果。

三、合作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适当的抛出问题,让学生群策群力,在小组探究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除法》这一节课,我先出示4/5的圆,让学生自己想想,可以怎么分,每份是多少?学生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4份,并且得出了每份是2/5、1/5的答案,这时,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如果要把它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议论纷纷,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几个想法:⑴把每个四份都再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把4/5转变成12/15,,再除以3,也就是每份是4/15;⑵4/5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4/5的1/3是多少,所以只要用4/5乘以1/3就得到了4/15;⑶通过观察上面的算式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我们得出了除以一个数,其实只要用这个数乘以分母,再约分就可以了,所以4/5平均分成3份,结果应该是4/15。不同的想法得到相同的结果,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学生积极学习心理氛围。

四、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何解决往往存在多种可能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时候,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班级里,老师的人数是同学人数的( )。A.约数b.倍数c.既是约数也是倍数d.既不是约数也不是倍数。有一部分同学马上说:“选a”。这时有同学反对了,说:“我觉得不一定,这要看同学和老师的具体情况,当班级只有一位老师、48位同学的时候,那么老师的人数就是同学人数的约数,当班级有一位老师和一位同学的时候,老师的人数既是同学人数的倍数又是同学人数的约数。当班级有三个老师一个同学的时候,老师的人数就是同学人数的倍数,当班级里的老师人数和同学人数不能整除的时候班级里老师的人数既不是同学人数的约数也不是同学人数的倍数。”全班同学都热烈的鼓掌起来了。这位同学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妥善的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的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