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恰是未曾着墨处 烟波浩淼满月前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4361 浏览:116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1-0568(2012)25-0138-02
“留白”是国画创造历程中的一种构图策略,它的意思是以白当黑,可以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作画者常常在一大幅纸中只画一角,留出大部分的空白,让观看的人去深思,去补充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历程是开放性、多向性的,在各种活动中,在语文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画家一样,讲究一下“留白”的艺术,来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就是语文课堂上的“留白”。

一、在表达上留白,让学生看破体验和感悟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心智活动。解读文本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以而由情入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突破时空的界限,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思想的收获。因为,教学中教师应留出体验的空白让学生去品尝。如《美丽的武夷山》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了体验的空白,让学生闭着眼睛,一边欣赏配乐朗诵,一边想象:如果我们此时正坐着古朴的竹筏绕山漂行,你会有什么感觉?当悠扬柔美的旋律结束后,清溪流水般和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的最好媒介,生硬的讲解已成多余,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入诗入画的感觉,就连那些未曾去过武夷山的同学也似乎亲眼目睹了清澈见底的九曲溪水和险峻奇特的武夷山,都纷纷举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历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去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学中应留出学生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美的画面让学生去欣赏。如一首精美的小诗、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说、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不要急于讲解。此时,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浅析无疑已成多余。“留白”给学生留下创造性化解读机会,进行言语实践,才能不断地迸发灵性,妙语连珠。

二、在知识上留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与探讨

知识上留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观察与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与探讨去理解空白处的内容,给文中知识更大的补充和丰富,以而推动学生个性化的进展。
如某老师执教《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是一首知识性小诗,诗中以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预示天气变化,蝌蚪游动昭示季节更新,鱼鳞上的圈圈则可推算鱼儿年龄等,学生们在学习中体现出探讨大自然语言的浓厚兴趣。为了点燃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和周围事物的热情,也为了指导学生在观察后有所发现,教师课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大自然还有什么语言。在该课结束的前几分钟,用事例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现场仿编、创编诗歌,学生们饶有兴致地编出了一首首简洁、优美、活泼的小诗。
教师有意的留白,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无限扩大,他们在“完形”中领略到了大自然语言的神奇,也激发了探讨大自然的兴趣。

三、深思上留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进展的历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将不足一抛,就急着请学生举手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深思的时间,那么学生的思维将受到限制,结果,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不到点子上或语句颠三倒四。为此,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教师的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如教学《妈妈的爱》,这首诗歌感情细腻,语言亲切、自然,学生满怀深情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为了培养学生的仿编能力,也为了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母爱、感悟亲情,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了这样的一个练习:你觉得妈妈的爱还像什么?能不能当回小诗人,试着再编一节?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自信地回答:“能!”接下来,笔者足足给了学生五分钟的深思时间。在这五分钟时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有的冥思苦想,有的轻声低语,有的边画边写在静静地等后,笔者不急于发表看法,而是先请学生作自我点评,并给自己打分,然后再让学生发表对其朗读的看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其提升了朗读能力,掌握了朗读的策略与技艺。

四、在评价上留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两方面的协调。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师生间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具有最高的评价权,以至于学生往往唯老师马首是瞻,压制了自己的主体意识。事实上,由于多种理由,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常会出现不正确或不公正,而这对学生的伤害是巨大的,因而,在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放手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自己最了解自己,而来自同龄人的评价也许会更真实、客观。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锻炼学生的浅析和判断能力,以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提升。例如,请学生朗读课文之后,不急于给学生下定论,而是有意地在评价上留出空白,即先请学生作自我评价,并给自己打分,然后再请其他学生发表对他朗读情况的看法。在这一历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被激发,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由此,为了在同学面前给自己“挣脸”,学生都会在预读时下功夫,并在平时反复的朗读训练中积极主动地感悟、探讨和掌握朗读的策略与技艺。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留白”给课堂带来了无言的精彩,意味深长。“留白”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中翱翔,感受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创造感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留白”让教学达到了“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学会在课堂里适当地运用留白,驾驭留白,让留白绚烂我们的课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