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策略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4345 浏览:122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实现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的提升关键在课堂。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必须有所转变。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策略
1671-489X(2012)25-0019-04
笔者一直在深思:如何让德育课教学变得精彩,让学生享受在课堂,成长在课堂?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一边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再强调要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重要量;一边是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不上专业课,学不学无所谓。以至于德育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怪现象:教师压力大,学生不像话。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强调“要成才,先成人”,学生在下面千姿百态:交头接耳者有之,玩手机者有之,睡觉者有之……出现这种现象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理由,笔者认为是德育课教学的方式、策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课教学基本是以论述到论述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策略即使教师很有水平,对教学内容很熟悉,也会给人一种夸夸其谈、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之感,不可避开地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你讲你的课,我干我的活。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中体现尤为突出。是不是就无法转变这种现象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拿中职学校来说,中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就在于“职”,也就是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有专业定向的,专业性决定了教学内容要根据其进展方向定调。中职学校德育课是公共基础课,一个教师可能同时担任几个专业学生的课程。比如笔者曾经担任过几个专业的德育课,有园林、建筑造价、建筑施工、建筑设备、房产开发与管理、文秘等专业。虽然所用的教材一样,但如果按照同一种方式去设计教学肯定行不通。比如在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技艺”时,园林和建筑造价专业的学生考查的应该是他们的技能和工作态度;房产开发与管理和文秘专业的学生以后面对的岗位,更应注重他们的外在形象和沟通能力;建筑施工、建筑设备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的是他们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每一个班级专业不一样,职业要求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案例当然也不一样。
由于种种理由,中职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是客观有着的事实。他们认为都是些大道理,没有什么用处,以后工作也用不上,但为了能顺利毕业只好硬着头皮应付了事。在中职学校,德育课虽然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但德育课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生学习没有什么压力,学生爱不爱学、愿不愿听,笔者认为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同时,中职学生正处于心智形成期,他们对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德育课教师能不能说服他们,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说理能力。笔者在中职学校任教德育课二十几年,觉得只有让德育课“活”起来,让学生快乐地“学”起来,才能达到向学生传授新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怎样让德育课“活”起来呢?
1 心情好,气氛“活”
作为一名教师,每次走进课堂,都应该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上,以和蔼、轻松、认真、负责的形象去面对学生,因为教师的喜怒哀乐会感染学生的情绪。

1.1 把“情”带入课堂

教师上课需要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教师上课什么表情都没有,教学历程自然会变得平淡无味,学生听起课来就会昏昏欲睡,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笔者在给学生讲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家庭美德”之怎样对待父母时,就充满情感地讲了“感恩节”的来历,讲述了身边的“感恩”故事,并给学生播放邹越老师的《让生命充满爱》之爱父母的视频。这时,笔者发现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在听、在看,他们的情绪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的学生还流下了眼泪。当笔者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感恩情怀时,气氛热烈,教学互动好。下课铃响了,学生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开教室。

1.2 善于调整学生情绪

中职学生大多是15~17岁之间的少年,正处于人生中的青春期阶段,情绪变化大,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阴雨沉沉。德育课教师应该善于察言观色,及时调整学生情绪。否则,教师给学生上课就有可能等于对牛弹琴,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记得有一次,笔者到一个房产开发与管理班去上课,一进教室,发现少了几个学生,本来这个班的学生就不多,剩下的学生个个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一打听才知道,缺课的几个学生是参加房产开发公司的面试去了,剩下的学生有的是不愿去面试,有的是因为身材理由不能去。笔者知道其中的理由后,就笑着对他们说:“我也很喜欢当有权的管理者,但因为自己身材不太好以及把握机会太少,所以不太多想,但我相信自己肯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成为一名老师现在站在这里,我也满足,因为我相信能胜任这个工作。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天生我才必有用,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通过开导,学生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课堂教学也步入正轨。
2 “导入”巧,形式“活”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德育课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以上课铃一响,教师进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开端。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革新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总是让开场的讲话像磁铁般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深刻的感知。
重视课前导入教学设计,就能把课上得精彩,学生也喜欢上,能积极参与,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快乐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知识。相反,教师上无准备之课,随意走进课堂,一味呆板地直接教课,学生会厌倦,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当然会不尽如人意。由此,怎样导入新课成为笔者备课时特别注意的一点,尽量在这个环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导入新课的策略很多,笔者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策略。
1)活动导入法。中职学生大多天生活泼好动、模仿接受能力强,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采取游戏、小品等形式导入,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导入新课,既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突出他们的主体性,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新知识,在游戏和小品中通过角色扮演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社会公德”时,笔者先让几个学生表演乘车让座的情景。乘客中有抱小孩儿的阿姨,有残疾的叔叔,有老人,也有学生,学生表演自然纯真,有的主动打招呼,把座位让给抱孩子的阿姨,有的让给有残疾的叔叔,有的让给老人。然后,再让几个学生表演乘车不主动让座情景,结果抱小孩儿的阿姨在刹车时不慎把小孩儿撞得“哇哇叫”,老人则由于站不稳而跌倒在学生身旁……不同乘车情境的再现,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的行为,什么是丑的行为,以而明白尊重社会公德的重要量。
2)疑问导入法。台湾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集多年教学经验和探讨成果,曾创造性地提出发问技艺“十字口诀”,即“假列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假”——“假如”的不足,即要求学生对一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深思,可用人、地、事、物、时(过去、现在、未来)的假设发问。例如,在讲“经济政治与社会”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提出“假如你将来赚了很多钱,你将如何利用”的不足,以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
“列”——“列举”的不足,即列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社会公德”时提问:“你能列举出我们同学中有着的种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吗?”
“比”——“比较”的不足,即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点或事物比较其异同。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纪律与法律”时提问:“请比较浅析纪律与法律的异同,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异同。”
“替”——“替代”的不足,即用其他的字词、事物、含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例如,在讲“哲学与人生”的部分内容时提问:“如果我们不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武装自己,那么就会有什么不正确的思想占据自己的头脑?”“矛盾还可用什么概念来替代?”
“除”——“除了”的不足,即针对原来课本的内容资料,鼓励学生能突破成规,寻找不同的说法。例如,在讲“职业生涯规划”时提问:“个人选择职业,除了课本上说的以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可”——“可能”的不足,即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进展,或作回顾与前瞻性了解。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时提问:“如果我们不遵纪守法,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不利后果?”
“想”——“想象”的不足,即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设想未来。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就业技艺”时提问:“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环境,如果同学们都不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结果会变成什么样?”
“组”——“组合”的不足,即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字词、事物、图形等),要求学生排列组合成另外有作用的资料。例如,在教学“哲学与人生”的“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时,学习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原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浅析,以掌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基本原理,这就是一个训练和启发学生排列组合的历程。
“六”——“六W”的不足,即利用英文中的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哪里)、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建设法治国家”时提问:“什么是依法治国?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谁?为什么要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类”——“类推”的不足,即将两项事物、两种观念或两个人物直接比拟,以产生新观念。例如,在讲“经济与政治”的“经济全球化”时提问:“我国的经济进展应以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展历程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3)案例导入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讲述或者采取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观看、阅读、浅析、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出知识要点的教学策略。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犯罪的涵义及其基本特点”这一教学内容时,就可以通过案例导入。例如,大学生药某开车肇事并杀害一名女工,人民法院认定药某犯杀人罪,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此案例,或者采取法庭审判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案例,然后提出不足让学生讨论,如:药某的行为有没有社会危害性?其行为侵害了什么?有没有触犯刑法的规定?是否应当受到刑法的处罚?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浅析和讨论,明白了是非,提升了论述认识。当然,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教育性、趣味性、时效性,才能达到教学与教育目的。
4)有趣故事导入法。课堂上,笔者每堂课都离不开给学生讲故事,学生也乐意听。除了课本中的故事外,还增加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新闻中的真实故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有时是教师讲,有时由学生讲,有时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深思,探求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这样把原本枯燥的论述知识融入故事当中,如丝丝春雨渗透学生的心灵。比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诚实守信”这一内容时,笔者先抛出一句名言:“诚实是一枚古老的种子,它根植于每一个淳朴善良的心灵里。”然后要求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有关诚信的故事,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说出“苦柚”“狼来了”“诚实的孩子”“烽火戏诸侯”“商鞅立木为信”等故事,然后学生自然就归纳出诚信的作用,感受到诚信的可贵与分量,对于诚信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故事往往能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较强的说服力,可以使职业道德教育获得更深厚的基础和更浅显的道理,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体和鲜活,比教师的干巴巴的讲解课效果好多了。
5)名人名言名事导入法。运用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俗语、成语、典故、寓言、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如讲“哲学与人生”的“尊重客观规律”时,笔者先讲了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的典故。接着讲了“达尔文和表姐埃玛结婚终生悔恨”的事例,说的是生物学家达尔文和表姐埃玛结婚,结果10个子女中有3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他7个都有程度不同的精神病。后来,达尔文语重心长地对人们说:“奉劝那些表兄姐,千万不要走我的路而近亲结婚,就当知心朋友吧!”这样,对尊重客观规律的论述学生就容易理解了。6)多媒体教学导入法。以前,教师上课时讲空道理,交代知识点,学生复习时背重点、考试时答要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要求的提升,很多抽象的论述要具体化,仅仅靠教师空洞的说教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展,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基本上每个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教学时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具有生动、活泼和节省板书时间等特点。教师在授课时,特别是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或采取视频,把要教的内容或知识点呈现在学生眼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第一个学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中“求职技艺”这个不足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面试不足如何回答的了解,在网上摘了一段“史上最牛面试”的对白:
问:你为什么来应聘这份工作。
答:以前俺是一只迷途的骡子,现在可算找到组织了。
问:你是怎么知道我们招聘这个职位的呢?
答:一个合格的员工除了要有骡子般的身体以外,还必须有一样的嗅觉。
问:我们为什么要聘你呢?
答:俺吃得少,拉得多。
问: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答:像骡子一样吃苦,像工蜂一样耐劳,像一样忠诚。
问:你认为你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答:除了干活就是个白痴。
问:你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答:畜牧学和马屁学:畜牧学让俺感受到什么是生产力,马屁学让俺理解到什么是生产联系,受益匪浅。
问:你能为我们公司带来什么呢?
答:表率作用,让所有员工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全世界都羡慕俺。
问:你对薪金有什么期望呢?
答:俺属奶牛型——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问:除了工资,还有什么福利最吸引你?
答:加班!谁跟俺提钱俺跟谁急!
问:你对加班有什么看法?
答:加班可以延年益寿,加班有利于健康,俺不加班就上吐下泄、头昏脑胀外加抽筋,加班可以减肥(美容),加班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加班有利于世界和平。
问:你怎样赢得顾客?
答:嘴巴能把稻草说成金条;脸皮像城墙一样厚;心像锅底一样黑;手像芥末一样辣。
问:你如何看待忠诚?
答:俺是老板的一条狗,守在公司大门口,他让咬谁就咬谁,让咬几口就咬几口。
问:最能概括你自己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千万不要把俺当人!
问:你对我们公司有什么认识?
答:基本上尽善尽美,只是管理上有个小小的纰漏:俺曾经冒充贵公司推销员,赚了十几万,居然没有人发现。
问: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答:只有工作狂才能存活。
问:你能把过去的工作做得更好吗?
答:能,俺一直在挑战自我,过去俺每天工作14小时,现在俺的目标是每天工作18小时。
问:总体而言,你认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应该具备那些素质?
答:骡子般的体魄和耐性,狗一样的嗅觉和忠诚,狼一样的进取心,还有蜗牛般的食欲。
问:你的身体情况如何?有什么疾病史没有?
答:就要看和谁比了,和骡子比要强一些,和恐龙比可能要略差一点。其他毛病一概没有——斗胆问一句:工作狂算不算病?
问:作为被面试者,请给我们的女考官打一下分好吗?
答(羞羞答答、忸忸怩怩):她沉鱼落雁,羞花闭月,倾国倾城,国色天香,比贵妃风韵,比貂禅苗条,比西施味香,比昭君貌美。唯一缺点是,回头率太高,容易引起交通拥挤。
学生了解到这样的面试回答不足实在太可笑,以前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少了,教学效果良好。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觉得上课生动有趣,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事例真,策略“活”
除了教学外,笔者还兼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打交道多。上德育课,不是脱离实际地高谈阔论,而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笔者经常用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有说服力。如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笔者讲授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策略、步骤,帮助每位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把过去毕业生给笔者写的信、信息、网上留言读给学生听,把成功毕业生的成功经历讲给他们听,让在校学生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毛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明白不论以事什么职业都需要精业、勤业、敬业、爱业、乐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提升他们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4 特点明,内容“活”
根据中职学生身心进展特点,结合本校建筑专业的特点,内容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精选教学内容。例如,笔者在讲“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防范劳动合同的陷阱时,重点讲劳动法中“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又自己编写“安全与你同行”系列讲稿,以“防范求职受骗,防范上网受骗,防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对他们将来就业有指导性作用。这样的教学,课堂纪律、气氛都很好,德育课教学也就“活”起来了。
参考文献
铂程斋.史上最牛的面试[EB/OL].2008-6-14..
陈霁.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提问提升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2009(33X):22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