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师生高校教学中师生合作影响因素和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32385 浏览:1473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合作教学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被视为未来的教育趋势。师生合作教学,在师生角色上倡导师生平等,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进了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本文结合高校师生合作教学的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影响师生合作关系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具体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师生;合作教学;策略
1674-9324(2013)52-0122-03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学能动性,知识是人的心灵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建构生成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施离不开学习主体间的最佳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会自然而然地随着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而变化。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眼前目标都将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一、高校师生合作教学的意义

1.师生合作教学的概念。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曾提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教育改革这个术语的话,那就是师生合作教学。”在他看来,师生合作教学,就是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交互作用与影响。其实,课堂就相当于一个微型的社会,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合作教学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其主要内涵是:在教学目标上追求多元目标价值,在教学过程上追求各动态因素的多维互动,在师生角色上倡导师生平等,在教学形式上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情境上强调标准参照性评价。从国内外合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师生合作教学主要包括了三种形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
2.合作教学对课堂的意义。师生合作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在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权威意识、公平理念的缺失以及师生交流的单一等容易造成师生偏见或师生冲突,课堂单向知识灌输多,师生平等交流沟通少,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力难以得到发展。在我国高校改革中引入合作教学理念及实践,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以决策者、组织者和支持沟通者的角色出现,双方很好地配合教学,使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地方。教师施教之功,贵在引路,教会学生学习。
3.合作教学对学生的意义。师生合作教学,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听着乏味,被动地接受知识,以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不尽人意,更别提师生之间达到和谐、平等、融洽的心理状态了。合作教学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与老师、同伴交流沟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参与,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建构者、真理的探究者、教学活动的合作者等,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贡献者和分享者,不仅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愉悦,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可谓“一法多益”。
4.合作教学对教师的意义。师生合作教学,不仅有益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促进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协助者,甚至是学习者。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就要不断加强教学能力和学习新的知识,作一个有才干、知识渊博、文化素养深厚和社会经验丰富的人,这样才能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佩。

二、高校师生合作教学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价值观念正在发生迅速变化,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逐渐淡化。教育的市场化和商品化使师生关系少了一份责任和温情,多了一份世俗和冷漠,教师慢慢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走下神台。而今天的大学生社会化程度加深,思想也更复杂,自身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增强使他们不再迷恋老师的权威,看待师生合作关系时批判性更强,和老师沟通交流也更加理性,有自己的见解。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学生人数的上升,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又恰恰制约着高校师生合作教学的开展。
2.学校因素。如今国内大学林立,然而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的运作模式的高校非常有限,高校的管理制度改革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重“量”胜于重“质”,各种现状和传统制约着高校人本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同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时,大学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影响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专业教师通常上完课后就离开学校了,而且一周和学生见面的次数也不多,学生很少有机会和教师面对面交流,更别提合作了。再加上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比较重,职称评定竞争越发激烈,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科研任务和撰写科研论文,这也极大地制约了高校师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频率。
3.教师因素。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良好师生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学生和老师有交流意愿的前提。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之间存在差距,已经影响师生合作关系的建立。的确,不少高校教师素质和师生合作的意志要提高,有些教师只重视传道授业,而对自身角色的责任缺乏深刻理解,认识不到自身榜样的教育价值。同时,部分教师急功近利,漠视自身的教育职责,敷衍教学,给学生提供的交流机会少之又少,这样更不利于师生合作关系的建立。
4.学生因素。良好的师生合作,是师生双方以沟通和交流的互动方式形成的。部分学生对师生合作关系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以致交往意向缺乏,交往频率低,往往处于被动方;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缺乏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交流的时间和场所也受到限制。此外,高校扩招导致学生的素质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对自身要求不严,对教师职业缺乏正确认识,这也是影响师生合作关系建立的因素之一。 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