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探索高职院校高端校企合作探索中专生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16798 浏览:712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产生倒逼,传统普通产线技术人员需求下降,符合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要求的专业化技术人才需求上升,后者培养过程耗时长、投入多,单靠高职院校难以运转,建东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当地部分欧盟高新技术企业需求,面向企业重要技术岗位,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搭台、出人,企业出钱、出师资,建立了学生、企业、学校、社会多方获益的合作机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高端 校企合作 探索
1672-1578(2013)07-0031-01
1 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困惑
高职毕业生一直是以掌握实用技能,符合社会实际需求,从而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双高的群体,但是,在长三角,尤其苏南地区,随着企业产业结构转型的进一步推进,这种传统优势,正在悄悄转变。
从毕业生的视角来看,“自己看上的岗位企业不满意,企业满意的岗位自己看不上”的现象越发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现代化生产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管理理论和技术,对普通的技术管理人才需求,又进一步削减;符合各自企业、行业需求的专业性更高的人才需求加大,加大部分的需求基本排除了高职应届毕业生。毕业生除了从比预想的更低的起点开始别无选择,作为学校,必须有新的思考。
2 只有真正抓住企业需求才能打开招聘大门
如果企业一方面员工紧缺,频繁招聘;另一方面毕业生理想的岗位不向毕业生开放;就说明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需求、院校的培养不符合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院校必须主动适应企业需求,并抓住需求改变自身人才培养计划,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能够切实就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
真正贴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培养,需要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加入许多企业个性化元素和加深部分通用性技能的培养,随之带来办学成本急剧提升、质量控制难度加大、由于强调专业化个性化的培养求职适用面变窄等问题逐一暴露,学校光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路还远远不够,需要学校运用智慧,整合各方力量,搭建平台,实现各方利益。
3 坚持“高端培训,忠诚服务”、“谁受益、谁买单”等基本合作原则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莱尼公司(德国)、立达公司(瑞士)建立了面向该两家企业内高端技术岗位的合作培养机制,引入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从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中遴选组班,命名为“欧盟企业双元制定向培养班”,单独设定培养计划。
定向班的定位较高,是上述两家企业现役外籍技师的后备力量,将逐步替换人力成本较高的外籍技师;培养过程分学校单元和企业单元,8周一个单元;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大胆课程改革,学校学理论,企业学技术;学校按照企业要求新开多门课程,企业按照培养要求,建立全新实训基地;企业部分由德国技师用英语教学,外籍技师均经历德国双元制师资培训,有扎实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全英语教学更是加速提升了学生在外企的职业竞争力。
为留住优秀的学生为企业服务,企业与学生在培养前就签订毕业后三年的服务约定,企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月提供学费补贴,毕业前总计可获22000元;毕业后服务三年可获25000元的留任奖励。
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也必须诚实守信,学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常进行忠诚感恩教育,稳定推进校企合作培养。
随着两家企业的合作培养推向深入,成效初显,企业内的各用人岗位对学生的各方面进步颇为满意,在培养环节结束前一年就预定完所有学生,并要求紧接着开办第二期合作培养班。
4 理顺各方诉求、热情搭建平台、建立完善制度、满足各类需求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与上述两家企业的合作案例是高职院校在新时期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创新,不增加人员、资金投入,大幅提升了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提升了毕业生的满意度,提升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也提升了建东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效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