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作坊例析利用工作坊推动中学外语教师进展

更新时间:2024-01-13 点赞:7494 浏览:240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外语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升外语教学水平的关键,加快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当下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因此,在职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当下外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形式主要是讲座式培训,这种方式“严重忽略了教师的个人体验,缺乏与教学工作环境相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在职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没有被引导进行积极的、反思性的学习”[3]。显然,目前中学外语教师在职培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引入更多的能够使教师参与并促进他们反思的专业发展途径,工作坊(workshop)就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本文结合一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坊实例,详细描述实施步骤,分析其作用和特点,旨在使更多人认识到工作坊在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工作坊的理论基础

工作坊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领域。[4]本文中的工作坊指的是语言教师培训中的一种注重互动和信息交换的活动形式,主要以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采取多种活动,围绕研讨话题,让学员参与体验并能够对话沟通、共同思考以达到培训目的的教师培训方法。
工作坊主要以建构主义的社会文化理论为指导。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和成长是个体与社会文化以及情境进行积极互动的结果,意义是在建构中产生的”[5]。工作坊正是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文化和情境的参与和交互,在“最近发展区”中建构教师的学习,提升他们的意识、态度、知识和能力。此外,工作坊中参与的教师可以和自己、同伴、专家教师以及课程文本等多方面展开对话和交流。这种新颖的方式作为参与式培训的重要手段,也折射出近来教师发展研究中重视“对话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路径”的认识。[6]
在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工作坊的积极作用。Richards指出,教师工作坊之所以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普遍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原因有五个方面:1. 工作坊通常探索某一特定的专业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优势与缺陷以及能否引起教师兴趣;2. 通过工作坊短期的强化学习和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不但可以获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学到能用于自己课堂的实用方法以及从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事专题学术研究的经验;3. 教师可以检视、反思自己的教学信念和行为;4. 其所设专题既可以整体提升院系水平也可以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5. 工作坊安排在教师授课之余,适合教师的工作特点。[7]

二、工作坊的案例

本次工作坊于2012年6月17日在苏州大学实施,主题是“提升英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任务型语言活动”,主讲人是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区域英语教育项目办公室特派教师培训专家,参与者是高校英语教师和中学英语教师,总人数约50人,其中中学英语教师约30人。工作语言为英语。本文只关注了当时参与的中学英语教师群体。本次工作坊可以大概分成四个环节。

1. “问答式”的理论介绍

在简短的个人介绍之后,主讲的专家教师就开始了工作坊的具体活动,主要是以问答式进行。首先,他在PPT上打出问题:What would be a, one-sentence, defini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activities? 然后请在座的两位参与教师回答。专家教师在作出简短的评价之后给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的定义:A task-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use of authentic language and involves getting the students to do meaningful task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随后,专家教师继续提问:Why do we use task-based language activities? 并请人回答。然后马上抛出第三个问题,即:From your experience, what are some advantages to TBL activities? 在座参与教师给出自己的答案后专家教师又提出“ What are some disadvantages to TBL activities?”的问题,参与教师回应。最后专家教师引出当天讨论的主题: What is critical thinking and how is it part of language teaching? 并给出了critical thinking 的定义:The intellectually disciplined process of actively and skillfully conceptualizing, applying, analyzing, synthesizing, and/or evaluating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or generated by observation, experience, reflection, reasoning, or communication, as a guide to belief and action.
【分析】这个环节主要的互动形式是问答。利用提问的方式,专家教师和听众开展互动,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着工作坊的核心概念,即任务型语言活动,分别讨论其定义(what is it)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原因(why),在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之后引出要讨论的话题。通过问答,完成了理论介绍的任务。相对于讲座式培训中把理论直接灌输给教师的方法而言,提问可以促进教师的思考和反思,专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师的回答进行反馈。这种真实的基于理论探讨的方法会使人印象更为深刻。

2. 了解使用“道德两难问题”的教学策略

在引入话题之后,专家教师直接抛出问题:How has critical thinking been used in language teaching? He you used it? If so, how?这个问题让参与教师很有感触,纷纷举手回答。有些教师和大家分享了在写作课上通过同伴互改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的回答在阅读课上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紧接着专家教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做法。首先,呈现他所教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课程名称、学生年龄、班级规模以及班级的软硬件配置等。其次,向大家介绍他使用道德两难问题(moral dilemma)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将参与教师看成是他自己班里的学生,重现具体的操作步骤。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618jyw.com
【分析】最后环节中专家教师再次提问开始时问过的问题,既是对当天话题的拓展也是促使教师继续思考工作坊的主要内容。最后一个问题邀请参与教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展开对当天工作坊的话题的思考,这种即时反思有利于深化教师意识,各个教师不同的回答也给其他教师提供了吸收同伴智慧的机会,向他人了解具体的使用方法。这种反思性实践促使教师内化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三、工作坊的特点

本次工作坊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特点。首先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整个过程中,既有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理论介绍,又有很多扎实有效的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如道德两难问题、辩论等。教师现场体验,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其次,存在多种互动方式。这次的工作坊不是专家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所有参训教师一起合作完成的“协奏曲”,参与教师可以亲身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问答、讨论、角色体验、辩论、小组汇报等等。这种体验式教学活动做到了任务型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第三,工作坊中的教学活动都基于专家教师和参与教师的已有经验。专家教师和众参与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专家教师的提问也关注到参与教师已有的工作经历,如在教学中已经使用了哪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如何将工作坊中学习到的内容联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等。参与教师不是一张白纸,对他们经验的关注可以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结语
本文通过一次工作坊培训的具体案例,旨在论述工作坊作为中学外语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的积极意义。但是,工作坊的培训方式对专家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熟悉理论,更要是教学专家,而且善于教学管理和互动,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除此之外,参与教师人数也不宜过多。总之,应该结合各地实际,大胆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综合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周燕. 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294-296.
吴一安,等. 中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Ⅷ.
[3]吴欣. 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现状与措施[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Ⅵ.
[4]葛桦. “实践教学工作坊”的设计与应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45-47.
[5]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
lopment of higher psyc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hological processe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86.
[6]何菊玲. 教师教育模式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48.
[7] RICHARDS J, FARRELL 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 strategies for teacher learning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