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有效教学源于“用心”教学学生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4358 浏览:106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政治是职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并且直接关系到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树立。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改革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政治 有效教学 课堂
中职阶段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提升职业素养的关键时期。而中职政治教学的基础目标是促中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今后职业生涯培养健全人格。因此,中职政治课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中职生职业精神的重任。但是,当前中职政治教学普遍存在课堂难组织,教学实效不显著等现象。

一、紧扣时代脉搏,联系职业学校课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及时而敏锐的发现并跟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也是关系德育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近年国家就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习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习德育课教学大纲》,教师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积极对《意见》和《新大纲》进行学习。及时摒弃自己已经过时的教学理念,汲取新的教学策略和观念。必要时,学校还可以组织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使相关任课教师正确而充分的了解课程改革的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从而提高学校德育教师的整体水平。除了要及时关注、了解、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相应内容外,学校还应根据新要求,组织教师编写与新要求相对应的教学参考书,以保证新要求颁布以后,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的进行。

二、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新课改突出强调要强化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是倡导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活动中感受有关道德问题。在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形成牢固的道德信念,懂得自己的道德行为。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变为“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坚持二个结合,首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新课改实施以来,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用心解读史事,注重学以致用

政治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反应了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社会的风起云涌,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绝佳的例证,对于国家政策和条例的部分更是如此。然而正是这些与时俱进的特性给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必须以鲜活的生活细节来让书本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在讲授经济学的“宏观调控”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它的重要作用,我将其与国家出台的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相联系,就提出问题:1.什么是宏观调控?2.物价上涨后,政府采用了什么政策进行调控?3.联系你的生活,说说国家宏观调控对物价的深刻影响。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中,为什么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必须的?5.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为何我国经济仍能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这说明相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的优势在哪里?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从理论到现实,在深入解读国家调控物价政源于: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策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调动了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透彻的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设疑引思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但它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在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中处提出。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飞跃。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在“不找市长找市场”中,人们就能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的“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一定要非过不可,市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时市场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把握好市场的脉搏,经济才能快速的发展,过市场关需要强化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竞争意识。思考:1.为什么“看不见的手”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这几种意识,这反映了市场经济具有怎样的特征?我们为什么要强化这几种意识?把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后,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对各种结论进行点拨、评价,以达成共识,最后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进行小结,当大家看到课本中表述的内容与我们的见解基本一致、并且还有新的见解时,都由衷的体会了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游绍冬.让中职学生真正成为“学”生[J].罗甸职业与成人教育.201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职教中心)
编辑/张俊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