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标走进新课标悟“人文”精神

更新时间:2024-01-02 点赞:5210 浏览:155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努力创设和谐的人文氛围,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渗透人文精神,以提高学生的人文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同时也给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
最近读孙绍振教授《人文精神的落空与落实》一文颇受启发。什么是“人文精神”?孙绍振教授做了精彩的阐述:“‘人文精神’就是青少年的个性化的情感、想象、意志、独立思考和创造的精神,包括面对消极现实的勇气,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个性和人格的建构。”“个性”和“人格”是无比丰富、无比生动、无限具体的,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人文精神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具体性。在语文课堂上落实人文精神也是新课标给我们提出的严峻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切实落实“人文”,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本转变观念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教学观念中引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学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试想,如果一个教师的观念已经改变,有了崇高的教育信仰,对教育事业就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就会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进而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此,面对旧的课程,照样可以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中,一定是充满着教师的智慧,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它表现出教学不只是课堂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表现出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表现出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的过程;表现出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的精髓:所有这一切都浸注着最先进的教育精华。

二、破传统树新风

多年来的工具论教条主义,客观化、标准化考试,已经窒息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人文精神、情感感受和理性概括力。在目前文本的解读中,许多教师的知识已经陈旧,那变得一成不变的模式化的东西束缚着教师的思想,以致不能向学生提出更为深刻的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也不能把学生表面的思考引导到深层的、潜在的奥秘中去,致使学生在对事物进行理性判断的过程中,也缺乏较为深层次地分析,表现出头脑较为简单、看问题较为片面等诸多弊端。因此,要大胆地摒弃那些传统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旧的东西,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唤醒学生主体潜在的能量,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诱导,使学生进入思考而不歪曲语文课的人文性质。
语文课堂教学最能够体现人文意识与语言文字之间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特点。因为语言文字不仅表达意念,更是体验生命的场所。某些环节既是帮助学生体会人文意识的,同时又是针对语言文字进行的训练。人文意识与语言文字两方面必须相互促进,合理渗透人文意识于语言文字品析、感受之中,才能较好地避免填鸭式的说教和学生口号化的应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顺应作者人文意识引导语言文字这一规律,以把握作者内在的人文意识为骨架,打破传统,建构血肉丰满的课堂阅读教学。

三、更新和积累自身文化知识

孙绍振教授强调说:“观念的问题一旦解决,那么,我们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水平。”要把人文精神贯彻到底,实现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
如:《泰坦尼克号》给我们演绎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都为他们因爱情而表现出来的勇气——男主人公为爱情而勇敢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心爱的她,女主人公为报答他的爱而勇敢地活下去——而感到深深地震撼。课堂这样设计,教学的步骤未免单一,教学的结论没有任何的悬念。但是,教师若设计出这样的问题:“这两位主人公若没有遭遇沉船事件,现在都活在世上,那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结局?”那么可以想象课堂上将会出现一种怎样激烈的讨论,学生的个性化的情感和创新的精神得以充分的释放,当然,对教师的教育智慧、文学积淀甚至道德积淀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反标准答案的多元理解、师生对话成为语文课程的主导思想,学生个性的张扬、心灵的自由、精神世界的丰富、创造力的解放都得以充分地体现,课堂上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师生成功的喜悦。要达到这样的高度,教师必须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完善自己。教师的专业才能和教育智慧,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深度。试想如果一个教师没有一定的专业修养,就没有深入浅出的基础,你就是有了先进的理念,不管课本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最终人文精神还是要落空的,美好的理想也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任务就是重视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从根本上提高自己,而且在水准方面提升自己,让自己在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本钱。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我们会对教育事业有了更高的追求,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期望,有了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孙学惠. 人文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 社科纵横,2004(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