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学生构建“说题”系统,推动学生自主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7477 浏览:23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当前强调“轻负高质” 的形势下,既要“减负”,又要实现“增效”的目标,成了摆在科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新课程标准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
但现实的情况是在通常的教学中,特别是习题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模式化和重复性练习的训练,使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了某些按一种思维方式去考虑某一类问题的习惯;同时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帮助他们复习整理所学的知识,作业检查意识和问题解决策略意识较差,极少关注问题解决背后所采用的策略,造成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的缺失和思维的阻滞,非常不利于科学课程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在科学教学中构建“说题“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上面的问题,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一、说题系统概念的界定

说题系统,是以教师说课的形式和内容为蓝本,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载体,通过说题意、说原理、说切口、说策略、说过程、说链接(说变式)这“六说” ,揭示题目系统、教材系统和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把学生累积的知识、储备的能力和积淀的方法呈现出来,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反思能力的形成,养成“做题思规律”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益,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说题系统中涵盖的要素及理想模型见图1。
说题意:说一说题中的关键词、句。
说原理:说一说题中牵涉到的知识点、原理、规律。
说切口:说一说破题的法门、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说策略: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题技巧。
说过程:说一说解题过程中的注意点、易错点。
说链接(说变式):说一说已经遇到过的同类型问题、变式和拓展。

二、说题的操作流程

“说题”的基本操作程序应包括:呈现揭题、思考析理、寻找切口、在教师适时点拨下分析出解题策略、阐明过程、总结规律、链接变通(如图2)。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可因题目难易、题量等而变动。
例如,教师针对理的错题(或好题)集,选择难度适中,具有灵活性、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错题(或好题),组织学生说题。其主要操作流程是:课前整理错题?圹课内说错?圹课后交流。

1. 课前整理错题

课前,教师让每位学生按下列错误原因归类建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立错题集,在合作小组内交流、整理后上交给老师;老师精选出典型题目或题组,再交给各小组作“说题”准备。
笔者经过实践,将常见的错题按题型分为以下几类。
(1)判断性题型
主要通过对科学原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其重点应以说策略和说规律为主。
例1一个中间被挖空后又灌满铅的铁壳球,若剥去一层铁后,密度变 ;若将球去掉相同体积的铁和铅后,密度变。
说策略方法一:根据常规思维顺推法,由密度公式:ρ=m/v,m=(m铅+m铁),v=v铅+v铁,当铁、铅质量和体积变化时,则剩下球的密度由公式:ρ=(m铅+m 铁)/(v铅+v铁),推导出ρ球变化情况。方法二:根据发散思维变通法取极限值,即“剥去一层铁”变通为“正好将铁全剥去”,则只剩下铅;“去掉相同体积的铁与铅”变通为“正好铅被全部剥去”,只剩下铁。
说规律其一,取极限法是最佳解题方案,口算可得出答案;其二,只要题设中,某物理量无明确数值但有变化范围,则直接取最大或最小的极限值;其三,融会贯通,推广到电压表、电流表示数范围、变阻器变化范围、静摩擦力变化范围等均存在极值变化规律。
(2)应用性题型
以社会、生产和科技的最新发展为背景建立模型,充分利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实践问题,是应用性题型的特点。其目的是通过对科学概念及规律的深层理解,将科学知识学活、用活。此种题型是当前课改的焦点之一。实践中应以说思维为主。
例2我国“神舟七号”飞船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面时,尽管表面有烧烤痕迹,但飞船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
说思维“烧烤”必须有热量;飞船“完好无损”没被烧毁,说明热量没有被传递进去;那么肯定是所涂的特殊物质“吸”走了热量,即当大气与之摩擦时,所涂物质燃烧并迅速汽化,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使飞船本身温度并不升高。
(3)实验性题型
实验是学生探索及验证规律、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性题型的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题已成为当前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说题时应以说条件、说思维和说策略为主。
(4)探究性题型
按照所给的课题,根据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及组内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当前科学教学探讨的问题之一。
例3 “为什么人要用两只耳朵来听?”请根据你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说切口学生一般猜想:“可能两耳收集到的音量较大。方案:①用一只耳朵听声音大小。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大小。③比较两次声音大小。”看似合理的设计如果细细分析,会发现漏洞百出。所以笔者试着让学生去分析在这个实验量有:耳朵、实验者、时间、温度、声源、响度等。在实验中,必须弄清研究对象,再抓住这些变量中的主变量加以控制。实验时就围绕“单双耳”和“响度”这两个对象开展。其他一些次变量也要加以控制:实验者是选择两个不同的人同时测试好,还是一个人分两次测试比较好?声源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有学生说用鼓掌,马上就有人反驳说每次鼓掌响度不易控制,最后在一次次的改进、补充中统一:“①测试者先用棉花塞住一只耳朵,测试耳朵的听力距离(另一人取一只闹钟或一个喇叭慢慢走到听不到声音的位置,测量距离记录)。②第二次用两个耳朵听,记录距离。③多做几次实验,比较实验数据。”那么在进行第二个假设“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的”实验设计中,我们只要把第一个设计的相关条件进行转变、修改即可。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丙:我还做过比你们难度大得多的题目:“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5克该样品与1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 时间后冷却(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时间T

1、T2、T

3、T4后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求: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质量?” 我的分析思路是:认为T3、T4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T3时反应已经完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5克-

4.08克=0.96克。

经讨论,我们找到了错解的原因:受思维定势影响,已知条件认识不清,错认为5克是混合物的质量。找到了解这一类题的规律:M(生成气体)=M(反应物)-M(其余生成物),其变式为:M(生成气体)=M[混合物(反应物和催化剂)]-M[剩余固体(其余生成物和催化剂)],M(生成气体)=M[混合物(反应物和催化剂和不能反应的杂质)]-M]剩余固体(其余生成物和催化剂和不能反应的杂质)]。

三、实践研究的几点成效

1. 说题能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说题的实践,为实施科学新课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总结成功经验;为教师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学运作范式,使教师重视并正确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高效。

2. 说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由于学生说的是自己的错题,错题让学生自己说,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通过主动地说错题来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为成就从意义建构到能力生成创造了条件。

3. 说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话说”错题,创设了“各抒己见”的探究性学习空间,创设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交流平台。这使学生个体的发展受到有效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当学生话说错题和对他人作出评议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就使得:思维得以激活,思考得以倾吐,问题得以发现,智能也因此而提高,从而成就了大部分学生从意义建构到能力生成。摘自: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4. 说题能构筑师生发展的整体时空

在说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学生“归本”的思维习惯,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阐述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得失,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