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浅析数学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32690 浏览:1545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本文重点阐述了教学反思的类型、内容及新课程标准下常见误区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总结;类型;内容;误区
1002-7661(2013)01-240-01
数学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它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再认识的良好途径。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而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此外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

一、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心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2、“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月考后质量分析。

4、“期末思”即通行的期末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末考核,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益完善。
3、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4、捕捉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5、保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6、做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新课程标准下常见误区的反思

1、只要“情境”,不讲“数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情景创设几乎成了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好似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没有情境的课就不能称之为一节好课。但我们在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创设情境的同时,更要考虑情境的创设是为了什么?有没有价值?
2、只要“合作学习”,缺乏“组织引导”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上 合作学习与课堂活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与过程没有进 行认真的设计,讨论的目标不明确。更多的是“合坐即合作”的“动中学”的学习活动,其外在形式多于内在 实质。动口、动手与动脑脱节,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有讨论却没有反思。在发言时教师随便叫几个优生说说,以优生的 “表演的才艺”掩盖绝大部分学生的思考,很难形成认知冲突,提升思维水平。
3、只要“自主探究”,排斥“启发讲授”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强调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 学生体验数学、感知数学,进而理解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有助于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有的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大事全都交给学生,整节课在松松垮垮中进行,连做练习题也是“喜欢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这种自主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等特点。它不仅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制订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评估。因此教师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否则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无法正常地发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