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创设创设再现突破拓宽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33100 浏览:1553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再现情境,熏陶学生情感。3、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4、拓宽途径,培养探究能力。总之,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创设;再现;突破; 拓宽;多媒体;高效
1002-7661(2013)02-061-02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试作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一文,课始,我先用投影出示池塘风景图,那清澈的塘水,红红的花,茂密的树木,荡漾的水波,还有水中若隐若现的小树倒影,很快把学生的心牵住了,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接着我又告诉学生:“池塘边多美啊,小青蛙也跟着妈妈在这里玩的可开心了!”同时,两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出现在池塘边上,伴随着青蛙的欢快的叫声,播放配乐录音。这样,学生很快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中。这种多媒体手段唤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并能转化为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最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借助声像,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创造出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声音这样一种情境,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愉悦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再现情境,熏陶学生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在悟导,探究了课文内容后,再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不仅能巩固拓展教学内容,更使学生体验,升华了课文蕴含的感情。
霍姆林斯基说:“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地上。”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能宏扬中华民族美德,净化学生心灵。而学习一篇课文,尤其是一篇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很难使学生入情入境,而且感到枯燥无味。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则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先展现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美丽景象,引出对地球的介绍。然后用一个个真实震撼的画面再现“自然资源被无限制的开采、破坏,导致资源枯竭”“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极其严重”“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深深地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再如学生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类赞美英雄伟大人物的课文时,仅由老师讲解他们多么壮烈、伟大,学生并不能受到深层次的情感熏陶。运用多媒体,真实地再现情境,则会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他们的心激烈地碰撞,情感无声地升华,能有效地熏陶学生情感,播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三、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月光曲》这篇课文的难点是《月光曲》的内容及贝多芬演奏时所表达的感情。如果老师只是生硬地分析讲解,是不容易把学生带到《月光曲》的意情中去的,在讲《月光曲》这篇课文前,将《月光曲》内容和情感难点运用多媒体来突破。当教学到达这个难点时,先让学生闭眼听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边听边想象《月光曲》的意境,然后请同学作答,结果学生都只能抽象地说出有月亮,有海水,有浪花,至于这些景物的变化及贝多芬当时的感情他们无法感知。其实这正是教师为学生欣赏美蓄势,紧接着,一幅带有配乐的画面再现在屏幕上: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月光洒在蔚蓝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学生仿佛置身海边,陶醉其中,从蓝色的大海,银色的月光感受到《月光曲》音乐逐渐增强,有了曲折;从雪亮的浪花感受到音乐高昂激越。此时《月光曲》美的意境由然而生。由此可见,画面能产生移情入情的效果,更能让学生在感悟和熏陶中情感得到培养。

四、拓宽途径,培养探究能力

苏霍姆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618jyw.com
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并非“全权”下放,教师“袖手旁观”。利用多媒体网络,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便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多媒体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显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情表象,刺激诱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架设通向逻辑思维的桥梁,激发他们主动探究,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是能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一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教学《捞铁牛》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怀丙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学习中,学生以为怀丙和尚的做法也有不合理之处,认为“怀丙和尚每捞一只铁牛就要把两船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就要把十六船的沙铲入黄河,这样既费事,又可能把河道阻塞。”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热烈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最后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方法:先准备四条大小相同的大本船,两条先装满泥沙划到沉铁牛的地方,架好架子,扣住铁牛,加另两条空船分别靠在这两条船的旁边,然后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上,这样,原本装泥沙的船慢慢浮起,铁牛就被捞起。原来空的船此时装满了泥沙,这时再用这两条船搭架子,扣住铁牛,等那两条船把铁牛送到岸边划回来时,再分别停靠在这两条船旁边……这样既可以少花一半时间捞起八只铁牛,又可以不把泥沙铲入黄河,保持河道畅通。这时,教师让学生把他们想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了赞赏。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创新的信心。
总之,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视觉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得到强化和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语文阅读教学,因为有了多媒体而愈加精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