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探析语文学困生转化理由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25820 浏览:1190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不仅是个人的行为,关乎汉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喜欢语文,热爱祖国的汉语文化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语文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应该受到社会、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对他们的转化是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1002-7661(2013)02-129-02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叔湘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汉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需要传承发扬,语文教育、语文老师及莘莘学子任重而道远。21世纪,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鉴于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语文教育应是平民化、素质化的。“语文课程是学习者认知母语的活动,是学习者走向言语自觉的实践过程。”学好语文意义重大,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学好语文,都热衷祖国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转化语文学困生势在必行。

一、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特别是文言文、写作。很多学生怕背书,怕写作文。一方面因为懒惰、贪玩,另一方面因为基础差。时间久了,自然就落后了。除了学生自身原因,还有其它原因。

1、社会原因

西学东浸,轻母语重外语现象越发严重。与国际接轨是重要,但轻母语重外语不是健康而可持续的教育之道,不是绿色的教育之道。社会国家须尽快予以正确指导,还语文教育一片广阔天空。
高考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还是太少,即使是作文。高校自主招生,名校校长推荐一系列政策也仅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教育公平的问题。很多学生学会了听话,听话就是好学生。“一名英国志愿者在中国任教三年期满回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报时说:中国的孩子是全世界中最听话的。”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政策的催压下,语文的育人功能、德育功能失范,产生了新形式的语文学困生,机械学习,没有真正受到汉文化浸润,被迫学习,考试成绩还是不好。

2、学校原因

尽管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倡教育改革,但只要考试制度不变,升学机制不改,高考指挥棒仍然敲打着中学,质量是立校之本,但质量的衡量标准直接指向高考。中学争抢生源的大战越演越烈,重压之下,学校就想方设法重点培养优秀学生,这也是语文学困生产生的一个原因。
“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一种、和谐的气氛,……把课堂推向一种全新的境界。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程信息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的不唯一且具有开放性等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大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但实际上,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那些反映较快的学生,他们在合作讨论、实践操作中都有超常的发挥,这是新课程的优点,也是部分学生向上一级‘分化’的原因。”在一片欢呼的新课改中,语文学困生又悄悄产生了。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引路人,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部分教师不安心语文教学工作,嫌“束脩”少,另辟蹊径“为稻粱谋”,于是不能安贫乐教,不继续学习,工作敷衍,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导致语文学困生产生。

二、语文学困生的临床症状

对语文学困生不能只在“差”字上打转,要正确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环境、成长发展过程等。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填写《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发现语文学困生存在以下临床表现。

1、外在表现

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动脑筋、不发言,容易被忽略。他们基础差,对取得优秀成绩丧失信心,学习压力大,老师讲课听不懂,上课打瞌睡。另一部分学生漠视语文,对语文抱无所谓态度,特别是其他科成绩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好学,可以放一放,临上阵前再突击。再有一部分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反之,分数也低不到哪去。

2、心理表现

一部分语文学困生懒惰而厌学。一方面不愿意学习;另一方面,面对学习困难不想方设法克服,而是让其变成永久的困惑。一部分学生自卑与逆反。他们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付出了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于是失去信心,要么消沉,要么公然对立,就是不学,批评、教育都不接受,其实内心一筹莫展。再有部分学生有投机取巧心理,大搞题海战术,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等要求充耳不闻。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学校
很中专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多学校都有快班,甚至火箭班,却没有学困生辅导班,都让校外的人给办去了。中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该体现对学困生的人文关怀,应该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帮助,可以单独组个临时小班,可以专门指定一些老师专职做改造学困生的工作。
2、教师
(1)加强传统教学,凝聚教学经验
“语文课是母语课,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受到本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受到民族文化传统及心理特点的制约,中国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祖国的语言文字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传统经验。”明末清初教育家陆仪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即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成诵,不但四书五经,即使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诵。若年稍长,不惟不肯诵读,必不能诵读矣。”中国传统的“接受教法”,甚至“死记硬背”的方法,一些基础太差又缺乏悟性的学生就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从古到今很多例证说明,死记硬背也能背出一些学问和基本功。
(2)不断改革创新,摸索教学心法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吸引最多学生。有专家对好课作了这样的概括:精心的设计,朴实的课;精妙的探索,充实的课;精深的思考,厚实的课;精湛的技艺,扎实的课;精髓的延伸,殷实的课。这种对标准的提炼,侧重“精”与“实”,对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各种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夯实专业基础,读点书、写点文,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好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