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藏族培养藏族高中生数学性学习能力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12004 浏览:47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培养藏族高中生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梁继明
(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中学 西藏 日喀则 858100)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本文着重论述,影响藏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障碍的因素,以及培养藏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提高藏族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培养;藏族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策略
1002-7661(2013)07-165-02
对于学习数学而言,它有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各个学段,通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是已经形成了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利用阶段性测试来检验,另一方面要靠数学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来实时反馈和监控,以便有效地开展教学。而这种表现形式通常可以为理解为学以致用,要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概念和理论知识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此时,利用研究性学习恰恰能找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最佳切入点,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感知、体验,甚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困惑,最能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究、去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老师若能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况且藏族学生热情、大方,又善于表现自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影响藏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障碍的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外加的刺激,都会无济于事。从藏族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喜欢直观地观察问题,多数情况下,局限于形象思维。就笔者的经验而论,影响藏族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语言障碍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随着对语言掌握程度的加深,人的思维能力才随之发展。而笔者所在地区的藏族高中生汉语言基础普遍较差,不能完整或者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反过来,借助汉语理解数学题意,不能挖掘题目的内涵,达不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藏族学生理解题意的顺序为:先看汉语字词,理解大意,再转换为藏语表达,最后以数学用语输出,其中汉语和藏语的主谓语序相反,理解题意自然有偏差。

2、学习基础薄弱

由于语言障碍造成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欠缺,再加上早期小学教学资源匮乏,才有西藏整个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时至今日,它仍然影响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准备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不良好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以至于老师们要花很多时间去补习那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开展“填鸭式”教学。

3、学习主动性不高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开始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转向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少知识在藏族学生看来,枯燥、乏味,甚至被看做是“天书”,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于不爱学习,上课调皮捣蛋,不完成课后作业,这是多数学生的行为。

4、学习方法不当

正确的方法是学习的捷径。错误的方法往往使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笔者的学生做数学题时,通常是简单的模仿和直接套用公式,即使已经记住了知识要点,稍微需要理解题意和简单运用规则的题目,都要等着老师讲解。记忆只是思维的最初阶段,学生必须对已经记忆的知识反复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提取,再加工、运用,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二、培养藏族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已经产生的问题,不仅要探究它产生的根源,更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藏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研究性学习。

1、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

一件东西只有你喜欢或者说对它有了情感,才愿意去接近它,从骨子里喜欢它。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只要老师用对教学的热情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才能彼此欢喜,共同提高。

1、教师的教学用语要准确、简练,更要通俗易懂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这也是学生愿意看到的,学习的乐趣就在于学生看到老师是在为他们着想的希望,并且这种行动正在付诸实施。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魅力,更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灵美。尤其是对藏族学生,该重复的地方,最好能重复几遍,毕竟重复是学习进步的阶梯。以感染他们,鼓舞他们。如果教师的语言晦涩难懂,又语气生硬,叫人不易接受,学生只会感到学习数学的无奈。

2、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育

①展示数学之美,体现“趣味性”。数学抽象了自然美,又让人类世界美得更加自然。因此,数学是美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数学老师如何创设情境,让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感受这种美,追求这种美。
②融贯数学之美,制造“矛盾性”。数学之美,不仅表现为展现在学生眼前直观生动的图形美、色彩美、造型美等形象美,更在于学生利用枯燥的数学公式、概念、规则等,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产生困惑的探究之美,把知识关联起来的想象之美,和成功解决问题的成长之美。
③创造数学之美,注重“探究性”。一个人对美的追去,不仅形于外,而且求于内。尤其是对数学美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教师应该把学生引进数学的殿堂,去理解、去探究、去创造,尽管对于解决数学题目来说,这仅仅只是一种模仿,但它融入思想的内涵,是成长的过程,是成功的开始。

2、设置研究性学习课题应该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1、把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藏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薄弱,主动性较差,一味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只会让学生知难而退,偏重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应讲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偏重接受学习,通过系统的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完备的知识网络,在老师的引导下,再辅以运用概念和规则去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2、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实际运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对已经建构的封闭的知识系统是一种再补充、再巩固、再组合。它是开放的,有着无限的外延,只是在现阶段的范围内,向外伸展一点,注重实际运用,就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①借题生疑。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根据完备的题设条件和已有的公式、定理,架起条件与结果之间的桥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死板硬套、简单模仿。倘若教师变换题设条件;或者多增加题目条件,需要做出选择;或者依据现有条件,探究更一般的结论等等。将会使解题过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扣人心弦。
②借机生疑。据笔者经验,很多时候,你问学生是不是听懂了,不少学生沉默不语。这时最让人头疼,如果没有听懂,知识点在此处就是死结。如果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要花费不少时间,还显得空洞。那就应该以这个知识点前后联系的几个知识点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研究性题目,让学生疑中生疑,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难道这不是学习的一种乐趣吗?
③借境生疑。在教学中通常会发生下面的情况,不少学生学会了一种解题方法的时候,类似的问题都可以模仿解决,会浅尝辄止,感到学习没有劲头。殊不知,方法是学习的法宝,如果在科学研究中,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尤其不能搞“本本主义”,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此时,教师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编制开放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数学研究的奥妙。

3、教师要积极引导

如前所述,藏族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并且贯穿学习的始终,这是传统教学留下的弊病。教师的责任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对于藏族学生,老师要精心设置问题,以简单为主,重在研究性学习,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同时还要加以引导,给予知识点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拨、思路设计、方法选择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自信心,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巴桑卓玛,史宁中. 藏、汉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差异的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
何启玉.走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 周家忠.试论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的美育渗透.当代教育论坛.2011(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