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堂教学生成性教学论述下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32618 浏览:1474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论述了生成性教学理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对化学教师实施课堂教学产生的启示和反思。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 化学 反思
0450-9889(2013)01C-
0147-02
在当今提倡创新、弘扬个性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能动性,而新课程提出的生成性教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加积极的指导意义。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其基本涵义是:反对静态的预设教学,提倡动态的预设,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奇特的想法、意见和观点,要以这些意见、想法为生长点,对教学进行有必要的改动,最终使整个教学成为成功的、动态的、生成的教学。生成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面对偶发事件或干扰因素,师生通过积极互动的行为,将其转化为对教学有价值的资源的一种非线性教学组织形式。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充分肯定课堂教学中的偶发和冲突事件中的创造因素,鼓励发挥其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和实践要求。

一、生成性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有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些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说明了化学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要在动态的基础上呈现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生成性教学理论的提出,给化学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思维和活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大胆调整教学设计,进行生成性教学,通过师生双向参与、沟通和交流,平等对话,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紧贴生活,加以点拨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几乎每个章节的内容与生活都有紧密的联系。而高职生更是处在思维比较活跃的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面对预设不到的问题时,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紧贴生活实际,运用化学理论加以点拨。如某教师的教学案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师: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结成冰,或水变成水蒸气都是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有的还常伴有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如工厂里的电解水反应、铁生锈等。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吗?(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
生甲:放鞭炮,是化学变化。
师:对,这个是化学变化,鞭炮里面的就是一种化学物质,点燃后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另一种物质,而且还伴有发热、发光、发声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的现象。
生乙:久放的糖块,慢慢融化了,是物理变化。
师:这个也对,因为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是物理变化。
生丙:老师,生鸡蛋煮熟变成熟鸡蛋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位老师对笔者说,当时课前备课时真的没有预想过学生会问到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年轻的老师,第一次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她略微思考了一下,说明紧扣定义应该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学生还没有学习到蛋白质变性的知识,她给学生解释是物理变化,但有的学生表示还是不太明白,持有争议。她也觉得简单认定是物理变化有点牵强,于是课下她又查阅相关资料,也到网上搜查相似问题,发现对于这个问题网上也是有很多争议,没给出确切答案。网上有代表性的回答有:
1.主要是化学变化,蛋液凝固是蛋白质变性,所以为化学变化,而其中也有物理变化,如鸡蛋温度的上升等(化学变化一般伴随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虽然鸡蛋熟了就变成了固态,但是其性质没变,还是蛋白质啊!如果是化学变化肯定会有新物质生成的,可是这里没有。不能变回液态是因为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物理变化,像液态的血凝固后不能变回液态是一样的。
在下次化学课时,她还专门抽出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学习兴致很高,不单纯追求答案是什么,他们都纷纷表示,通过讨论,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涵义都掌握了,而且理解也很深,这就是现在学校教育所要追求的效果。

(二)紧扣知识点,加以拓展

“非预设性”是生成性教学最为明显的特征。生成性教学就是教学活动前不能预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追求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既然追求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可避免会碰到事先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但是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在给学生解释这些没预设到的问题时,教师要紧扣知识点,化学教学也是一样,都离不开化学的知识点和基本原理。
例如,“燃烧和灭火”知识点,讲到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空气(或氧气)、着燃(火)点,有的学生就质疑:一根火柴棒,点燃时,把火柴头朝下点,它就很容易燃烧,但是把火柴头朝上,火就很快会灭,这是什么原因呢?在给学生解答这个问题时,就要紧扣知识点,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两种情况都具备空气、着燃点,关键就是可燃物这个条件。在点燃时头朝下的火柴棒火源接触到的可燃物面积大,所以会持续燃烧;而头朝上的火柴棒,火源所能接触到的可燃物面积小,当接触到的可燃物燃烧完,火很快就会灭掉。这也强调了可燃物也是个关键的条件,燃烧的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还有学生问道:电灯泡发光,也是燃烧吗?回答这个问题时,还是要紧扣燃烧的三个条件,电灯泡里面是真空的,没有空气,所以缺少这个因素就不是燃烧。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