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组合作学习中基于聚类策略STAD分组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4658 浏览:107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教无类 聚类 STAD 策略
0450-9889(2013)02A-0020-02
“有教无类”出自于《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指,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和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换句话说,教育的对象是指所有一般意义上的人。可以作进一步的阐释,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可以消除这些差别,使之成为真正社会化意义上的人。
人的发展本身就有不平衡性,人的智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谓教育本质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STAD方法,自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创设以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笔者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STAD分组对数学合作学习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的意义

1.1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教学系统的健康发展

和竞争模式一样,合作模式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也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一个复杂多变、多元互赖的社会,我们不仅要学会竞争,更应当学会合作。可以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作与竞争的混合体。
在一个以竞争模式为主导的课堂,难以想象一个不能顺利完成作业的学生的生存价值。在竞争过程中,很快被其他同伴予以边缘化,这样的学生是以竞争模式为主课堂的失败者。当学生们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彼此竞争时,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的目标。
而以合作模式为主导的课堂,将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与小组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个人所追求的成果不仅有益于他自己,而且有益于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的努力,使得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卷入了一种追求互利共赢的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强调合作,小组间强调竞争,在合作学习教学系统中合作与竞争并存。
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提升小组的综合素质;通过组内的合作,有效确保组员共同进步。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过多地强调竞争意识的培养,而忽视合作能力的培养。以竞争模式为主的课堂,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的基础之上,或视别人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这些教育现状反映了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实现组内的合作,组间的竞争,营造既合作又竞争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1.2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

与传统教学系统相比,合作教学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系统。通过改变课堂互动模式,弱化教师这一地位的权威性,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互通有无,以实现共同成长。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形成你追我赶、互利共赢的良好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相长。以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有力地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潜力,实现教学系统中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1.3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进一步激发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

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内部需要满足的过程。“只有愿意去学,才能学得好”,学习的内在动力——情意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共识。在教学系统里,教师不可能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难以想象一个厌学的学生会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系统当中去。因此,只有创造教学系统的相关条件,设立适当的分组,实现组内的合作,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合作学习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知识,还注重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与发展,追求学生智与情的和谐发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极大地促进学习进程。

1.4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较好地处理教学关系

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知识讲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最大程度地获得成长的空间;教师在协调各小组间的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奖惩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在以合作为主导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课堂的管理者和协调者。
能处理好班级授课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从形式上来看,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但并非降低班级授课的作用。在以合作学习为主导的课堂中,并非弱化教师讲授的作用。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要把教学主要内容(课堂主题)以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阐明;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对这个课堂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在结束时,教师要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呆板的知识进行升华归纳,提高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能力素质。教师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是课堂授课、组建学习的管理者与合作学习的协调者,通过充分利用班级授课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1.5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真正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有教无类”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大部分学生,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特别是边缘类学生,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可把处于边缘区域的学生拉回到整个教学系统核心上来,确保一个都不少,真正做到“有教无类”。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2.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分层模式

根据合作学习的基本观点,我们通过聚类源于:论文集www.618jyw.com
分析方法和STAD法实施对教学对象进行数学合作学习。具体的方案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和STAD法的数学合作学习策略示意图
根据文献,可采用SPSS软件(本论文数据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版本)实现K-均值聚类法。以笔者所教的三年级某班为例,根据班级的考核评定,将分类数定为3,根据运算结果,我们得到以下表格(对SPSS运算结果进行了格式调整)。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按初始的数据可以将60名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为5、7、9、10、41、46、53;第二类为20、21、24、27、31、34、39、43、48;第三类为1、2、3、4、6、8、11、12、13、14、15、16、17、18、19、22、23、25、26、28、29、30、32、33、35、37、38、40、42、44、45、47、49、50、51、52、54、55、56、57、58、59、60。该分类方案就是作为STAD法的基础。

3.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分组策略

根据STAD法,以表1的分层为基础,尽可能做到学生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因素的异质性和代表性,组成小组。在小组的人员的构成上,尽量做到班级的基本特性,体现出一个班级的缩影,如表2所示。
说明:

1、性别中“1”表示男。“2”表示女。

4.结语
本研究主要是提供合作学习分组的一种策略,通过运用聚类分析和STAD相结合的方法给出合作学习分组的一种实施方案。合作学习是教学系统研究的重要领域之

一、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责编 罗玲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