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反思纠正学生错例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31738 浏览:145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让学生做得又对又快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而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却是同一道题错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同一种类型的题也错,错了改,改了又错。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所以,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反思方面来有效纠正学生错例。
关键词:错例;反思;有效
1002-7661(2013)11-294-01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所以,面对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错误,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方面来纠正学生的错例。

一、设计错误,诱发反思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善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设计一些“陷阱”,让学生陷入其中,使学生经过周折,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目的,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创设适当的开放空间,故意让学生出错,在错中产生质疑,在质疑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进入深一层次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教师诱导的错误是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如果教师设计的“陷阱”远离学生思维生长点,是学生掉下去不能爬起来的“陷阱”,或经常性设计“陷阱”,使学生体验不到成功,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错例归类,分类反思

读懂错例就是读懂学生的思考方式,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错误摘抄本上将自己的错误分类。

1、粗心之错

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不一致,如给结果排序答成了给算式排序。

2、朦胧之错

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3、本质之错

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三、错例档案,反复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例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于是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例集”,这是一条很好的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途径。有了错例集后,我定期从学生的“错例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错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剖析,充分暴露解题思路,讨论错误原因。在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培养学生批判性数学思维品质。在实践中,我们分“容错——救失——利导”三步走:
1、容错
学完100以内的加减法后,学生在做题目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题,教师允许学生有错,并收集错例。
2、救失
数学课上,我从学生的作业本中找出原题的两种不同的算法(第一位学生方法正确,第二位学生方法错误): 让学生观察后思考,到底哪一种算法是正确的,为什么?至此,这道题的数学似乎可以了结,但我觉得还应该再进一步的思考。
3、利导
我抛出两个问题: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类题出错?②你觉得这道题的计算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相加减。 生2:满十应向前一位进一。
在教学中,我们容错,让学生以 “错”引“思”,以“错”促“思”,通过错误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得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四、数学日记,课外反思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学生需要成为反思型学生。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学生反思,完善认知,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的内化,教师只是引导者、帮助者。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写反思日记。让学生在反思日记中逐渐成长,成为一个自律学习者。
总而言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把其学生的错例放在分析错因、制定对策上,那学生和我们这些苦口婆心的老师或许都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有人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那就让我们一起巧妙地利用这一“财富”,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吧,让我们齐心协力让学生的错例“雁过留声”吧!
参考文献:
新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与备课专辑[J].人民教育2012(7-8).
孔企平主编.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王 建,程 宏.符号化思想与小学数学[J].学科教学探索2006(10).
[4] 朱建芳,张 红.合理利用错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J].新课程导学.2012(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