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数学课在数学课堂中升华情感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31306 浏览:1448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数学技能,还要求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就该目标而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身心健康,升华其情感态度,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
数学是一门开放的课程,不仅仅是逻辑和数字的构成,其中包含着哲学,包含着多姿多彩的世界。数学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表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中给予情感和价值。作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初中数学教师,笔者就在数学课堂中升华学生情感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场合,数学课堂应该充满活力

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兴趣之上的学习才可能是有效学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习。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不过是填鸭式的低效学习,学生内心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产生逆反心理。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呢?教师应该将数学课堂设计成让学生发挥个性的场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会体验,在感悟中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能力和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新知识和新概念设计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之上,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答案,探索和认知过程就是学生情感升华过程。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学会自信,学会用数学思维去看待世界。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发展时期,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个性张扬机会即给予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机会,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完善。

二、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身体力行,培养学生求真的优良品质

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最终将数学运用于生活。比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学生面对这个问题肯定会有很多疑问,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寻找反驳的例子,自己去亲自测量等等。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进而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和求真的优良品质。教师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余时间继续完成实验,或者结成小组进行,或者可以发动父母家里人一起来论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谦虚和团队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身体力行的好品质,教师一定要身先士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捍卫真理,时时刻刻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和师德的高尚性,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求真踏实、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数学课堂应有意渗透数学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发展至今,包含内容异常丰富。数学教师完全可以信手拈来,将数学发展史中的名人趣事放入教学中,在教学中有意渗透数学史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生对于数学尚处于懵懂之间,并不能完全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尤其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之中穿插数学史的例子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激发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教师可以将数学史的例子进行巧妙穿插,比如国内国外的对比等等,学生会感受到数学是人类通用的语言,激发其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数学教学要展现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数学是美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充满欣喜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美育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关注。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揭示了数学的神秘面纱,让数学之美尽情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则完全可能被数学之美所征服。数学具有简洁之美,通过简洁的图案或者数字让学生体验简洁之美,进而培养学生对简洁的追求。数学图案具有对称美,通过对称美的展示激发学生追求完美的内在动力。数学的美丽是交织在一起的,具有简洁美的同时还具有对称美,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数学的完美性将各知识点汇总,建立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内在的神秘之美、奇异之美。
笔者认为:“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关键在于学生没有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在学生眼中数学不过是枯燥的数字,凌乱的图案,他们还没有从内心发现数学的美丽之处。”为教师要在这方面下工夫,帮助学生进入数学之门,深入的发现数学之美。当学生被数学之美所征服,学习自然就能从苦学变为乐学,审美情趣得到提高,身心和谐发展。

五、数学课堂应贯穿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习数学不是为了解题和得到高分数,掌握数学思想是学习数学最应有的收获。数学的思想是数学的精华所在,它代表了一种思考方式,能使人智慧而理智,并能更好地了解自身和自身所处的世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思想时刻贯穿于数学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思想,最终把数学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维能力。有的数学课堂完全由数学题构成,数学的确离不开题目训练,但是学会解题和掌握数学思想并不相同,如果数学教师本身就将数学学习简化为做题,那么学生只是解题的工具,对于他们而言,思维并不会有实质的提高,甚至会在题海战术之下对数学产生厌恶思想,直至放弃数学。所以作为老师,要时刻明白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而不是做题的工具。
怎样才能在题目中体现数学思想呢?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抓住教材中孕育的隐含的数学思想,然后依照规律,进行渗透性的科学教学,通过具有层次性的训练,如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数学思想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及实践性。有的教师某一节课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但是教学并不成系统,学生今天接受这样的思想明天又接受别样的思想。尽管独立来看每个都具有实践意义,但是由于自身不成系统,学生并不能完全消化数学思想,反而成为负担,影响数学成绩的进步。教师要在系统中让学生自觉改变学习方式,自觉培养影响终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堂要凸显“情感与态度”的生成和培养,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增加知识储备,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责编 张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