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有多远语文教学本质距离我们有多远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4143 浏览:96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渗透文化元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最终具有人生幸福感才是目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本质上是一种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与素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品味;教学本质;氛围;效果
从教已33年多了,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教龄的增加而对教学的自信也增加,反而随着自己的教的学生增加,自己的困惑也随之增加;这里除了学科的原因,还有我们的学生不断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一、困惑中思考 困惑中澄明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反思:当语文老师,你不能老,你老了你的困惑会变得更多,因为你跟学生的距离似乎会越来越远。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的讲解是否真的帮助学生提高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是否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否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已经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自学语文的习惯?近期忽然想起《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的情景,顿有所悟。回顾近日来的阅读感受,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思索。
1、平等和谐的佳境。我不想在这里讨论“侍坐”一章中蕴含的儒家哲理和治世理想,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课堂。首先,课堂的氛围是典雅而轻松的,在悠扬的琴声下,学生们一个个发言,没有唇舌剑的争辩,仅仅只是“各言其志”,而且发言也个性十足,绝非千篇一律,似乎类似于我们今天当堂完成的小作文所能呈现的最佳状态。老师也没有当面批评,只是通过“哂之”“喟然叹曰”等简单的神态动作传达自己内心的细微看法,而整堂课的氛围是和谐的。其次,老师非常善于营造氛围,启发学生。孔子的那段开场白“以吾一日长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之,则何以哉”?先自降身份,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似乎自己优于学生的仅仅是年龄大些;再引述了学生们平时最爱谈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学生们积极发言。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课堂效果吗?最后,话题的讨论还延长至课后。曾皙似乎意犹未尽,还要向老师寻根问底,继续探究老师所赞赏的人生追求与学习态度,孔子也对他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看法。老师细微的表情变化都被学生捕捉到了,从而引发了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这正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而这样的教学氛围与教学效果,今天却不可避免地与我们渐行渐远。
2、品味本质·特征 “语文”二字从字面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到,“语”指语言,毫无疑问这是语文的主要形式。而关于“文”的含义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争论,具体说来,主要有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四种含义。我以为文字是语文的基础,文章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我们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而文化才是语文的核心内容。文化,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我理解为文化就是一种精神财富,一种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的独特精神内涵。真正能在精神上影响他人、感动他人的文学艺术就是我们语文所说的文化。而将这种文化传递下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精神上受到其影响,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上述所表现的课堂,不就是老师在引导学生们去展现各自的人生理想,并且与学生交流自身对理想看法的过程吗?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引导学生,并且与学生进行精神交流。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传递精神,也能感动学生,我想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完成了。

二、语文“品味”即本质特征

1、所谓“品味”(即是名词又是动词),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品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2、所谓“品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与意理阐发、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说,品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仅仅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不一定有“品味”),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品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语文课教学出这种语文的品味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换言之,语文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出语文味,最终具有人生幸福感才是目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本质上是一种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与素养。因此,品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常有的语文的品味即文化味,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层次得到提升,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3、所谓“品味”,是指在语文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老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3]。”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