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创设创设有效课堂基础——精心备课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16606 浏览:708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一堂有效课堂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讲析,而是引导、组织、参与、讨论等综合行为。创设有效课堂,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备什么、怎样备,这些都是教师们适应新课改亟待解决的问题。精心备课是上好一堂有效课的前提。
一是备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管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材的作用不可忽视。首先,教材的系统性、典型性、普及性是其他资料所不可比拟的。其次,教材是联系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教材还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学习的引入、扩大、深化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深刻地把握好教材。我认为教师应从三个层次把握教材,首先是基础层次,即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字词、句段、内容、结构、体裁、作者的感情倾向、写作特点等文本意思。其次是发展层次,即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教材,深挖教材特有的本质,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三是创新层次,即跳出文本看文本,从更大的范围来阅读理解运用课文,审视课文,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备课必须达到这三个层次,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
二是备学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备学生,既要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更要结合具体的课堂进行分析和预测。首先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内容,学生是否熟悉,在学生的阅读经历和生活经历中是否遇到过,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等特点学生是否已掌握或熟悉。第三要考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参照教师对教材把握的三个层次,学生对教材的掌握也有三个层次:优秀学生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可能达到创新层次,而后进生可能只达到基础层次,甚至有些学生基础层次都达不到,只理解个别的片段。当然这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优秀生可能对某些基础知识不理解,有些后进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创新思维,但不管哪个层次我们都必须分析其达到这个层次的原因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解决的方法。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基本上能掌握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三是怎样备。传统的备课是写教案,写教案本无可厚非,但写教案太注重形式化,比如说写教案一定要字迹工整,一定要达到多少字数,一定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过程、反思等内容。这样会造成教师很多不必要的负担,比如很多内容在书上或参考资料上有,但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抄写下来;教师很多有创意的设想,在教科书上批注就可以了,但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一字不漏地写下来,并且这样的“写教案”,其实是“抄教案”,这种纯粹抄的教案,除了能应付检查外,只能成为一张废纸,几乎没人按这样的教案上课。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种准备和设想,需要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但备课不能太注重形式,应该不拘一格,备课可以写成完整的教案,但也可以在教科书上批注,在资料上添加,甚至什么都不写,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打破形式上的枷锁,是为了提高备课的质量,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教学方法在我心中”。我们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张扬个性;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突出重点;既要依托教材,又要突破教材,深挖教学资源;既要充分考虑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备课,要把让学生发现课文的美、体验意境的美、感受思想的美放在首位,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