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品德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22095 浏览:971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基地。所以,教师要注重利用教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课程,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大胆提出疑问,积极探索新知识。
首先,教师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不能用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如果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都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学生自然不会认真学习这门课程,还会认为教材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的特点。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生活,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一些学生摘花朵、折树枝,于是我调整了课程顺序,提前学习“花草树木点头笑”,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都在为绿化环境做贡献,是我们的好朋友,需要我们的爱护和关心。这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听课时格外专心,学习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

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鲁迅先生也说过:“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小学生以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读教材,不为学生提供动态、形象的参考素材,学生就容易产生烦躁心理,影响听课效果。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形式新颖活泼,对小学生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知识。例如,在学习“花草树木点头笑”这一课时,我搜集了多种多样的花草图片,如牡丹、玉兰、荷花、柳树等,并配上文字说明和轻松悠扬的音乐,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又如,在教学“祖国妈妈在我心中”这一单元时,我将八达岭长城、苏州园林、黄山云海、泰山日出等图片进行整合,制作成优美的课件,让学生远眺万里长城的伟岸和险峻,观赏园林中亭台轩榭的巧妙构造,感受云海的变幻奇美,体会泰山日出的壮观美丽。祖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千年文化积淀的热爱之情。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剧或纪录片,在教学中创设视频情境,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同感,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升华。例如,对于“我爱祖国山和水”的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秦长城的修建》《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等影像,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活动形式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道德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靠灌输,而要通过探究和讨论来解决。所以,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创设出与生活相符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组讨论或辨析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说说笑笑的表演中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利用教材创设情境。例如,《品德与社会》三中有关于家庭生活的内容,我组织学生讨论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并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如帮父母倒水、收垃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让父母担心等。
2.利用故事创设情境。优美动听的故事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指导作用,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如在学习“鲜艳的红领巾”时,我向学生讲述了红领巾的来历,让学生从革命先烈的身上看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骄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革命英雄的敬佩之情。
总而言之,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走出照本宣科、单调乏味的“怪圈”,引领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爱国情感,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责编 高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