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培养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不足意识(2)书写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35832 浏览:1604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让学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只是以教师、教参、教材上的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在提问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问题质量,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主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把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呢?本文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方法措施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培养
1002-7661(2013)21-091-01
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当小孩会说话后,说的最多的就是:“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但是随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一珍贵的本能又会锻炼得怎样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而陶行知先生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言简意赅地说过:创造始于问题。因此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同时,《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也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展,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地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这与教学过程的特征是一致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探究

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成功教学的基础之一,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使自己感到心情愉悦,精力集中。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适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程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样,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与老师亲近了,渐渐地就会在课堂上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2、进行能力训练,丰富学生的问题储备

一般说来,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都是根植于知识的理解,加强双基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应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他们懂得观察要有重点。例如,可以采用提供中心句的方式,帮助学生确定重点,如“课外兴趣小组多有趣呀!”或“我校喜事多!”,其重点分别是“有趣”和“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选择地围绕重点进行观察,头脑中自然而然地萌生出“怎样有趣?”或“喜在哪里?”等问题。此外,还要注意进行“有次序”、“细致”、“抓住事物的特点”等方面的训练。 其次,应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思维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它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的。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对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教材的重点字、词、句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当然,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离不开想象成分的参与。事实上,想象总是与观察、思维等环节相伴相随。教师应该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就人物、情境、事件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想象,萌生出与理解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来。 第三,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的。其中关键的是教师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之所在。笔者常常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老师,就某篇课文或某个词句进行设计问题的训练,不管所提问题与教学任务的相关程度如何,教师都给予中肯的点拨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事实说明,只要学生个体活动时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此时的问题意识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开动。

3、提高问题质量,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问题质量的要求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一过程不仅包括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甚至是几个单元、一册书的教学过程。只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不断深化,问题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提问是关键。要提高问题质量,应尽快地促使学生由“随意式提问”向“有意式提问”过渡,尽快地学会“共性提问”和“个性提问”,并逐步由“共性问题”向“个性问题”过渡。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1、低估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不可否认,就一般意义而言,学生提问的能力不可与教师相比,但也绝非一般教师想象的那样低。如前所述,只要创设必要的条件,如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明确自学的要求,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并注重反馈,学生不仅会提问题,而且能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2、高估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下述情况难以避免,教学中的有些问题,虽经教师多方引导,学生还有可能提不出来,或者提得不理想。问题的复杂度、思维的渐进性、以及生活体验、阅读体验的缺乏等因素,决定了问题难易的多维和不定,这种情况对于教师也是难于避免的,不可苛求学生。因此,教师不要以为有些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意味着学生能力的薄弱。高估和低估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都是不相信学生,脱离学情的表现,直接影响教师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信心。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最终能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