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投石投石激浪试述试述方能问出名堂试述试述问出精彩网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33472 浏览:1487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有效教学的理念是人们在对大量低效教学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追求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有限的资源状态下拥有的最大教学收获的一种教学。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方式方法有很多,其中课堂提问不失为很实用的做法。
关键词:提问教学;中学教育;有效教学
1002-7661(2013)21-279-02
提问是语文课堂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它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也能表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智慧。一个好的提问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不好的提问,引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或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学生机械地应答是,不是),甚至会造成学生不懂什么意思,答非所问,胡乱作答,课堂低效费时。我们的先古圣师就很重视提问,孔子就经常发问,他的问题往往很巧妙,选择的切入口很小,使学生无所顾忌,能畅所欲言,最后达到的效果却非常显著。
因此说,教师对课堂的提问不能太随意,要认真思考,仔细斟酌,精心设问,因为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提问能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一、我们应该怎样去有效地设计提问呢

1、要为每篇文章设计一个核心问题,也就是主问题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样两种提问:在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这一课时,教师甲这样设计问题:“子路说了哪些话?他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这三个问题抛出后,让学生有些应接不暇,回答丢三落四。等到分析曾晳,冉有,公西华这三个人时,这位教师又进行了重复性的发问。这样提问很显琐碎,学生很觉乏味。教师乙上这堂课则这样发问:在这篇文章中,孔子有四个学生跟他在一起谈论志向,你能不能就其一个学生谈一谈对他的印象呢?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这个问题带起了学生对孔子的四个学生形象的分析,不琐屑,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进行品味,同时又用比较法,分析人物的不同形象,这样的问题就是主问题——核心问题。
余映潮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指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一堂课要有这样的一个主问题,它引导着学生去有效地思考、讨论,没有主问题的课堂是低效的乏味的。
主问题的设计是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是用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来带动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可以有效地规避当前语文课堂中提问的种种弊端。当前语文课堂提问弊端有教师为牵引着学生向板书靠近而步步为营式的发问,还有就是让学生不知所措的连珠炮式的发问,以及碎屑的发问……这些指问方式桎梏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辨西东,丢三落四,教学目标在碎问碎答中被支离了。设计主问题,就是设计一条教学线索,有主问题,课堂教学目标明晰,教学内容简洁,教学环节简单,能有效地保证教学重点的实施。
在教《孔雀东南飞》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在刘兰芝被遣送回家时,焦仲卿对她说:“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请问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嫁这个突发事件,焦仲卿的誓言能实现吗?夫妻二人能破镜重圆吗?这个主问题的抛出,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成了学生在研读全诗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深入了解人物的情感,又牵带出对诗歌主题的解读,可以说一石二鸟,牵一发而动全身。

2、利用课堂提问的四大特点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有四大特点:导向性、启发性限制性和批判性。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分散状态,提问的导向性能引导学生思维从分散走向集中,并朝一个明确的方向去,让课堂教学凝聚而有生机。学生的思维又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启发性的提问会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产生一石千浪的效果。而限制性的提问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如:教师问,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个形容词用得非常好,同学们能找出来吗?这种限制发问,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不可常用。批判性的提问本身往往含有教师的主观意识。教师对学生最忌讳用直接的“对”或“不对”这样封锁性的话语,它会钳制住学生思维的阐门,可以这样发问:“请大家探讨一下,这位同学的分析怎样”?“请你再想一想,有没有遗漏什么?”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把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钥匙,只要有助于学生思考,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关注看似平淡实则有深意的文字;有助于推进教学进程的提问,都是好问题,所以对课堂提问我们不能漫不经心,随口而出。要能问得巧、问得有趣、有层次、问得有质量。

二、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考虑设计有效的提问呢

1、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

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能力是必须考虑的,过高过低过宽的提问都会影响到课堂效果,提出的问题应是班上大多数学生在认真看书和思考后能够回答得出的。如在教《石钟山记》时,如果老师直接问,苏轼有“三笑”,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提问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因为学生本来就怕思考解答中心思想之类的问题。如果换成这样问,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发笑?他笑什么?这样的提问是由易到难,逐步实现对主题的理解,学生不必绞尽脑汁苦思,就可以轻易答出。所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使他们 “跳一跳,摘到桃”,这样的语文问题学生怎么不喜欢呢!

2、从文章整体的角度设计问题

这种设计问题方式强调的是综合性,往往带动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方位探究,甚至会深入到课文的细微深处,如教《荷塘月色》,可以设计了三个问题:1、题目是《荷塘月色》,作者是否在第一自然段就开始写荷塘月色?如果没有,从哪段开始写的?2、去掉写荷塘月色之前的三段文字行不行?为什么?3、写完荷塘月色后,作者为什么不就此结束,还要去写江南采莲呢? 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