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目浅析信息技术教学目

更新时间:2024-01-10 点赞:4298 浏览:135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顺应时展的要求,把教学目的从传授计算机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为培养21世纪的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开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首先是“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什么是信息素养,我的理解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不再是扫除文盲,而是培养具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学校教育不再局限于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从教授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上来。俗话说:今天学习的能力就是明天生存的能力。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载体,搭建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平台,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一、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保障。拥有了知识迁移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时,就会自主地运用以往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中特别是技能型的知识多数具有相通性。比如,Word中图形的填充效果和PPT中背景的填充效果。再如,Photoshop中的有图层和Flash中的图层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中,使学生自主地掌握新知识、学会新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在讲授知识时、在学生练习时、在知识总结时等环节,有意识地让学生遇到与以往知识相关、具有知识迁移特质的内容。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意识,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他们对知识地理解,融会贯通,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作为一名21世纪的学生,不管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如今的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在遇到问题时,不善于思考。比如,学生在做练习时,打开的文件有时会以只读方式打开,不能进行保存操作;比如,在文件打开的情况下,学生就进行重命名操作等等。每每遇到类似的情况,学生通常不分析、不思考,直接等教师来解决。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其结果,应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示或实际问题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学生不及时思考。通过大量的实例,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自主地进行分析,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对信息可以进行加工和处理能力,可以最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任务驱动法,巧设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PPT超链接一节,教师可以创设“猜谜语”的情境,让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谜面和谜底不对应,接着提出任务——用超链接实现谜面和谜底的正确关系。教师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分析超链接关系和走向,并运用“动作设置”知识点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再是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而是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素养。

三、培养学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生正确理解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推广,信息量以及信息内容骤然增加,网络、计算机病毒、不健康的垃圾、虚假的信息等,都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信息,客观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能力的培养反映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渗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或者创设针对网络热门的某个事件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知。教师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信息的对与错,去伪存真,做到对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不盲目跟风,不激进,要冷静客观地看待事件的发展,逐步形成理解信息、评价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使用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创造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创造信息的能力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它是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它是在学生正确理解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的再加工。创造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课程整合,在教学中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分析、思考后解答问题的过程,逐渐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在技术性的内容上给予帮助,在奇特的思维方法上给予肯定和鼓励。也许作品并不美观,也许作品已经存在过,只要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能力的提高和意识的升华,就其主观方面,已经发展了创造信息的能力。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理解评价信息和创造信息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只是培养学生众多能力的一些具体方面。要想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随时加以引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S].2003(2).
钱晓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17).
(责编 张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