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建构善于建构知识框架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10479 浏览:44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在不同学科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效果却不明显。本文以高中政治学科为基础,利用建构知识框架的方法,从四个步骤,特别是以《经济生活》模块的第四单元为例,对如何提高高中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达到构建高效高中自主学习课堂,提高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目的,即“花最少的力气,学最好的政治”。
关键词: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 自主学习 有效性
目前,课改省份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致力于回归教育本色。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压缩课堂的集体教学时间,延长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时间,将晚上、课外、周末的时间还给学生。广大教师对开展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教学也做了许多尝试。但由于很多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仍存在理解上的偏颇,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有的课堂上,在该学生自学时教师却不自觉讲起来,使学生丧失自学的机会;有的课堂忽视教师主导、指导作用的发挥,学生自学出现无序,学生随意讨论,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学习”;学生中出现别人学习,自己坐等别人学习成果的现象等。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课堂的高耗低效。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的“自主学习”反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使得“自主”学习过程得到进步、提高和发展。这关键在于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那么,在我们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呢?
我的做法是,适当打破新教材的授课顺序,不拘泥于教材的单元、课、框、目的顺序,通过建构知识考点的内在逻辑网络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说,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并善于自主建构知识框架,使学生养成一种新型的政治学科自主学习的思维。因为新课程政治教材淡化了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强调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这就需要对教材重新整合。还有,从课改区高考命题特点看,试题注重打破在模块内、学科内设置问题的模式,通过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现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需要建构知识框架。通过建构知识框架,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混乱的思维条理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强化主干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通过知识的有序存储,在需要时能从头脑中快速提取,更重要的是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能做到综观全局,高屋建瓴,分析全面透彻,不至于遗漏要点。概而言之,构建高效自主学习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应善于建构知识框架。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整合主干知识,即突出中心,化繁为简,帮助学生自我构建主干框架。我所要整合的主干知识是以单元内容为知识整合的基本范畴,这样范围不大,内容较少,便于学生掌握。然后,我引导学生寻找本单元知识内容的中心,并将其他知识与中心知识联系起来,环绕中心知识展开整合,同时要明确三件事,即:有多少内容?中心是什么?内容与中心之间形成什么联系?
其次,梳理基础知识,即利用知识框架,逐步深入掌握基础知识。我们在指导、帮助合好单元主干知识之后,应要求学生尽可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能自主地向相反的方向做两件事:第一,细化知识内容。主干知识只是中心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是需要细化的。细化是很简单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知道任何一个知识都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去理解。第二,将单元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全书的框架。这样就可以做到以点带面,在知识联系中一步一步展开,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再次,实际运用解题,即利用知识框架解题,通过解题让学生熟练运用知识框架。这一过程要注意给学生说清楚解题步骤和思维,做到水到渠成,让学生形成框架性的解题思路,并能举一反三。
最后,还必须说明的是,政治学科建构的知识框架,应该体现模块特色。必修四个模块加上选修一个模块,每个模块的编写各有各的特点,具体如下。
《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主要分为“社会再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部分。我所建构的知识框架是:“交换与消费”(都关注“”)→“生产”→“分配”→“资源配置”(包括国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的“经济全球化”)。
《政治生活》必修模块,主要按照“行为主体”来编写的。我所建构的知识框架是:“公民”的政治参与,特别是“人民当家做主”→“政府”→“人大”→“党”→“政协”→“民族”→“宗教”→“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所形成的“国际关系”。
《文化生活》必修模块,主要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主题来编写。我所建构的知识框架是:“文化”→“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生活与哲学》必修模块,主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来编写,可以按照过往的逻辑结构和现在的知识顺序进行知识整合。不完全是思维逻辑结构,更多的是知识框架。我所建构的知识框架是:“哲学概论”→“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主要分为“国家和国际组织”两个部分。我所建构的知识框架是:“国家”→“现代国家管理形式”→“现代国家结构形式”→“国际组织”。
其中,《经济生活》必修模块第四单元的框架如下。
我们在《经济生活》的前面三个单元分别学习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它们构成了我国的经济活动。而我国的经济活动又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资源配置”。所以,《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是“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是“市场”;“市场”手段又分为“国内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作为“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已经在第二单元学过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五个措施,以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为了更好地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中,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遵守“WTO”的规则;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
在整合完以上主干知识之后,就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去细化以下核心知识:“市场”“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WTO”“对外开放”。
总之,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政治过程中,要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改革及高考命题的要求,按照各个模块的编写特点,真正吃透把握教材,善于建构知识框架,理解掌握知识框架。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花最少的力气,学最好的政治”。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