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探地理课堂实效性构建探讨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5689 浏览:175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地理学科不可能要求学生在课外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发挥地理学科图文并茂的优势,求得最大学习效果,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无疑是地理教学的突破口。
关键词:创设;课堂实效;地理思维;反思
1002-7661(2013)23-254-01
要让枯燥的地理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提高课堂实效,出路在于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地理情境,造成问题悬念;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创新意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同行商榷!

一、创设情境,起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首要环节。精彩的课堂开头能很快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巧设导语,诱发兴趣,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比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图这一节时,我是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创设、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每个学生平等相待,尤其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我认为教师可以改革传统的非要学生举手并征得教师同意才能发言的方式,而是采取不用举手、不用点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有话想说就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不能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语气要尽量平缓一点,给学生亲切感。在问题提出后,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组织答案的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专注倾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心”。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当学生喜欢你,自然就会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学习劲头就足,就能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1、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抓住地理的主干知识,围绕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进行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局限于既定教材,还要适当加以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充实感,另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精心筛选的,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以帮助学生收到以纲带目的良好效果。

2、遵循认知结构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应该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

3、节奏主次分明

在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设计教学结构时,教师要使地理课堂上的活动节奏主次分明,避免单调枯燥或琐碎零乱,要注意难易交替,“张”“弛”交替,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抓起。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3个做法:

1、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区域性思维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善于运用地图是学好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

2、养成收集、整理地理笔记和资料的习惯——培养综合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凌乱。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3、养成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社会实践性思维

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还关系到他们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例如,当我们在考虑何地找工作、何地购物、何地买房子等问题时,就需要获得、整理、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没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性地理思维,不但学不好地理,对将来从事社会工作也有所影响。

五、加强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高效率,教师要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做好引导者、促进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同时还得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加强教学反思,惟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掌握对其终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