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科研方法与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33927 浏览:1499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但是在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的大环境下,思想品德课作为中考的科目之一,人们往往片面追求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造成学生知行不统一的现状。本人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与实践,以期实现本学科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学校德育工作 有机结合
从国家发展、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只有把思想品德课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的发挥学校育人的功能,本文将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学生评价方式三方面阐述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

一、思想品德课程整合,体现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

1.经过多年实践整理出思想品德课与学校德育的结合点。

2.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引用学校德育事例。比如:学习公益组织时,引入学校“义卖活动”、“爱心社”的成立等校园新闻;在学习创新时,引入学校进行的“名家大师进校园活动”、科技节活动;在学习消费者权益时,引入“食堂清理油炸食品、假冒伪劣产品”行动等等。

二、打造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

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特点,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即:一播、 二析、三导、四动。
一播:新闻播报(校园新闻、时政新闻)。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也是思品的生命力所在。新闻的选择要与学习内容相关,可以是学生查找、播报,也可以是老师播报。
二析:设计问题,回答问题。此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新闻自己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进行评析,此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述、解释、推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导:导入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此环节设置的目标具有层次性,适合学生水平,学生清楚、认可目标后开始自学,目的在于以问题推动教学,通过学生质疑、解疑,达到思想品德提升的目的。
四动:动脑思考、合作探究。通过提问、回答、讨论、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复述、补充或纠正发言,敢于质疑、善于提问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品德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思想品德课学习过程、效果评价

以“河北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依据,根据学生现状,在不改变社会主导的考试等终结性评估手段的同时,重点评估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实现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突出发展。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在于给学生下定论、分等级。
2.注重过程。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尤为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的衍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3.体现多元。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避免教师评价唯

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

4.强调自评。课程重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习、进步。
评价的形式也可以灵活操作:⑴自评:对自己上课纪律、上课发言、课上笔记、作业、卫生值日、好人好事等等进行记录形成《成长记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⑵小组评价:通过写小组日志对组内成员日常行为、思想动态及时评价并反馈。⑶教师评价:包括用描述性语言将学生思想品德的某一方面表现写成评语,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按照不同的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开展搜集、调查、解释、表述,师生共同对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与学生交流谈话,通过谈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情况,并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引导;⑷家长评价:通过问卷及交流形式对学生回家预习、做作业、复习归纳、做家务等等进行评价。
本次研究的内容源于我们教学、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对它的研究的确促进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高效的课堂模式、较为全面的评价标准、思想品德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作用,实现了德育效果的优化。
(作者单位:保定十七中)
编辑/张俊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