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课本中考数学复习应重视挖掘课本教材资源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15044 浏览:615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从教材中典型的例题、习题入手,挖掘其内涵,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引申,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设计递进式问题,转变教师的“多讲”为学生的“多想” .从而使学生掌握“通性通法”,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引申、挖掘其蕴涵的深层潜力,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法”,融会贯通,这样学生才会得心应手,达到“解一题,带一串,通一类”的理想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复习;例题;习题
1002-7661(2013)29-266-01
从近几年来我市中考数学试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中考数学试题有一些新颖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础题目,这些基础试题大多数取材于教材(本文所说的教材指的是课本、复习指南或用于复习的其他材料,但主要是以课本为主)中的例题、习题,有些题则直接来自于教材问题的改编,这些试题情景自然流畅,合乎逻辑,无偏、怪、繁题,考试目标注意到层次性和相关性,考查内容既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又突出了重点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试题源于教材,立足数学通性、通法,具有公平性,既紧扣双基,贴近生活,又突出能力要求,形式多样,试卷在注意控制难度的同时,又有恰当的区分度,对一线数学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教材成为中考试题丰富的“母题”源。因此,我们要用好教材资源,提高复习效率。

一、整合教材,设置“题组”,提高复习效率

整合教材中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理、定理的内涵和外延,解答问题时常用的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作用。以教材中典型的例题、习题为“母题”,结合考点、课标和现实问题需求,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改编成新颖、富有新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举一反

三、升华教材功能。

二、分析考题,联系教材,引导使用好教材

多年来,一些教师在中考前的总复习中抛开课本,运用大量的复习资料进行训练,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中考试题的工作,使学生在“题海”中钻来钻去,结果是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减轻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有许多中考题是植根于现行教材,在课本中寻找命题的生长点,有的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定理的证明作为中考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中考题目;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合理拼凑、组合作为中考题,而一些压轴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我认为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都是通过筛选的题目的精华,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它们的解题方法和结论本身都具有广泛迁移的可能。如果说偶然从教材中找1-2道题作为中考试题可视为猎奇,不足为道的话,那么连续多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目来源于教材,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已再清楚不过了。

三、依托教材,归纳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还十分讲究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类问题,一般较灵活,技巧性较强,解法也多样。这就要求考生找出最佳解法,以达到准确和争取时间的目的。因此,总复习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专题复习就显特别重要。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化归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数学建模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中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依托教材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和归纳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中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数学试题千变万化,但核心知识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让相关、相似知识的规律性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我们应联系课本典型例习题的研究,深入分析中考数学试题,从中查找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做对于引导学生用好、用活教材有十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马 波.中学数学解题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1.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