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真情实感经典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7130 浏览:23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俗话说:“言为心声,文贵真情。”我们在朗读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的呢?在教学中常发现有的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学生喊叫着读,失去了文本之意,文章之美荡然无存。因此,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才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
关键词:情感;品词析句;视听手段;观察联想
1002-7661(2013)31-291-01摘自: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我们在语文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也就是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更明确的说:就是作者想表达什么。“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揭示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内驱和说明文学作品撼人心肺的内在感染力。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只有对作者倾注于文中的情感有了真切的体验,并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师生(读者)才能受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呢?下面谈谈几点感受:

一、指导情感朗读,获得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课,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抒情散文,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如《再见了,亲人》是由于离别引出发生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令人牵肠挂肚的往事回忆。在朗读朝鲜大娘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时,这段中重点突出描写大娘的动作的词,要求重音朗读。适当缓急的语气,从而读出朝鲜大娘置个人生死而不顾,一心一意挂念着志愿军战士的慈母情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加强情感的朗读,以达到情感体验。再如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另一方面民,标点符号中符号要“读”出来,如同样一句:“下雨了”加上“句号”表示平淡的陈述。要“下雨了”加上问号,可能是屋里人问屋外的人,现在是否下雨了;加上感叹号,那不是久旱逢雨的农民遇到及时雨的喜悦心情就是打谷场上晒着谷子或阳台上晒着棉被,衣服等,来不及收起来会被淋着的危险,要读出是喜悦,焦急、惊讶、或是紧张的感情。

二、指导品词析句,获得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名篇,作者在刻画人物,描写情景时,将自己强烈的情感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即重点词)反复推敲,细细品味。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中的“敲”字,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时,就用手做推,敲的动作,无意之中碰到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想说,用“敲”字比较好。那么古人这种严谨的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的精神,我们应当很好地学习,运用。如教学《桂花雨》一文中“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又如教学《梅花魂》一课时,就是引导学生抓住感受最深的句子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一句表面是对梅花的赞誉,实际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教师必须抓住重点词句,深挖其内涵,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思想感情。

三、借助视听手段,获得情感体验

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异,学生所处年代的不同,生活环境,地域等不同因素,往往会成为情感体验的差异和障碍,让学生跨越这一障碍的最佳办法是凭借一些音像材料,如教学《黄继光》,可以组织学生有条件看一些电影。如电影《董存瑞》;再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作者以清新洗泼的笔触,描绘了美不胜收的桂林山水。还运用了不少比喻句等修辞手法,虽然十分形象贴切,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其中的一些比喻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如有条件,最好让他们看录像,电影,图片等。这样才能化抽象的文字符号为生动直观的色彩有艳丽的画面。辅以悦耳、雄浑、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在视听记忆的思维中感受课文描写的意境,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

四、通过观察联想,获得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的另一特点是图文并茂,图使语言文字形象化,立体化,有的图概括了课文内容,有的反映了课文的部分内容。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插图。画的是五壮士跳崖前那一瞬间的壮烈情景。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眼神,表情的比较细致观察及其整个光辉的形象的感知,从面把握住英雄的内心世界,临危不惧,人民的解放事业高于一切的崇高品格。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遨游广阔的“蓝天”。引导学生思考五壮士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们的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情景?通过观察,联想、诱发学生对英雄由衷的热爱崇敬。
总之,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略的是要让学生多读,多练、多看,还可以指导他们看电影,电视,上网。未必要一味反对学生看电视、上网等。鲁迅先生在《致颜黎民的一封信》中就提到“……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季羡林也曾说“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所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的真情实感,体验作者所表达精髓。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