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度“辩”出兴趣,“论”出深度任务书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7362 浏览:24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功的四大环节,听说是基础,读写是发展,二者互相渗透、影响和制约。高中语文教学一般重在读写训练,可是对于普通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听说能力其实非常有限,如果教师忽略这个客观因素,按照教学常规一味强调读写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定举步维艰。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中高效地融入听说训练,促进读写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实践证明,辩论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有利于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语文辩论式教学的特点与意义

“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辩论是针对问题的正面与反面作激烈地讨论。辩论式教学虽然形式相对于辩论赛要灵活,但其不变的讨论辨析非常利于激发学生好胜心,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在辩真伪、论是非、究事理的过程中学习、把握、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标准,从而教会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张教师的指导要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强调,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而语文辩论式教学不仅符合上述要求,且有利于体现互动性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接受认知、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实现教育家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可见,辩论式教学适应高中语文课堂。

二、语文辩论式教学

1.因势利导,巧学活用

学生对于辩论一知半解,很多人简单的理解辩论就是唇舌战,只适合有口才的人,素不知口才要知识做“盾”,方法做“矛”,不懂辩论的艺术不能称之为辩论。那么,什么是辩论的艺术?如何学习这项艺术?学生不理解辩论何来辩论式教学的应用?……其实所有问题语文课本里有最好的答案,课文是解决问题的最好载体。
如讲授《寡人之于国也》时,把学生分为两队:甲队(基础薄弱的5人)代表梁惠王,乙队代表孟子;要求学生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辩论“国民增加的根源”。学生立刻来了兴趣,甲队5位学生更觉得这么简单都不会也太丢人了,于是“士气高涨”。甲队开口便问:“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全班哄笑,甲队发现找错了句子且没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于是急忙查找注解、理解讨论……乙队人多又有甲队的教训,辩论明显强势,但却不得要领。有人选了“好战”的比喻,强调“五十步笑百步”却回不到“民加多”的问题上;有的找到“途有饿莩”不能归罪于年成,却说不出用意何在;有的说统治者推卸责任——“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虽然错漏百出,但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查找、思考、讨论,磕磕碰碰中居然把课文理解了大半,最后有学生概括“要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如雷的掌声,既是对同学的肯定,也告诉我们“这堂课,我懂了”!随后借助辩论点评,学生顿悟:原来“五十步笑百步”、“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就是“巧设譬喻”;连用的“不可胜……也”句式就是“排偶”,可以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
通过学生的辩论,教师巧妙的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辩论式教学从以人为本的基点出发,把尊重人、理解人、解放人、创造人的主体精神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高、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人格的完善;打破了以往“灌输式”、“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内容抽象化、学生客体化”的痼疾。

2.发掘辩题,突破重点

选择适宜的辩题是语文辩论式教学的关键,可辩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效益性是选题原则,其中效益性就是辩题要与当前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围绕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如“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雷雨》)、“君子不争/不争并非君子”(《论语》“君子无所争”)、“李白的梦游是一种豁达飘逸还是无奈的逃避”(《梦游天姥吟留别》)、“刘兰芝可以选择不死和焦仲卿私奔吗”(《孔雀东南飞》)等等都是非常适宜的辩题。再如学习《鸿门宴》和《项羽本纪》时,项羽很值得分析,部分学生虽然文化基础不好,但并不缺乏主见,他们同样意识到不能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评价,但到底该如何评价,学生又抓不住重点。于是“项羽是英雄还是枭雄”、“刘邦和项羽谁是英雄”等辩题应运而生。
如“西楚霸王出身名门,少有大志,勇猛过人”、“项羽起兵八年,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虽然都是文中信息,但项羽的豪情万丈、气盖一世、有情有义的形象感染了同样豪气的学生,“不以成败论英雄”!学生脱口而出的观点让辩论更加激烈,探讨更加深入。反方毫不示弱:“学万人敌却不肯竟学”、“垓下被围不思突围却与虞姬儿女情长”、“自己战败却说天之亡我”“迷失道,田父殆之,项羽不得民心”……
辩论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深度!教学重点迎刃而解,因为辩论式教学让年龄相同、地位平等的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和交流,更容易批判地吸收、接受彼此的观点和意见,更好地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注重主体,精要指导

辩论式教学中教师对辩论过程的控制尤为重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说教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辩论,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和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精神;注意有效控制好主题和节奏,适时点拨、评论、纠正,必要时给予理论引领和提升,话不在多,贵在巧妙、到位,引导学生向广度与深度探究;要调节课堂气氛,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根据情况适当提示、诱导、激励。
如《苏武传》,一部分学生对苏武的做法不认同,自然而然引出了“苏武爱国忠君的行为是不是愚忠”的辩论。教师须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上“爱国主义”和“忠、孝、仁、义”的关系,以及苏武本人的历史局限性。教师在总结陈词中应强调“苏武放弃亲情、家庭,面对威武、富贵、贫贱巍然不动,忍受背井离乡的痛苦,坚持自己的信仰,苦熬十九年直到头发全白了,这种气节足以获得全中华民族的敬仰与歌颂”!换而言之,指导重在过程与内容:过程评价——点拨立论角度、论据支撑、论辩条理和闪光点;内容总结——纠错,从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深刻剖析问题实质,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认同。

4.辩练结合,以论促写

高中读写训练以议论文为主,“论”是议论文的重点更是难点,辩论式教学对写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辩论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学会多种论证方法,就论证方面而言辩论是议论文的口语呈现方式。
以2013年广东高考一模作文为例:小轩放学回家,很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成绩被同桌大桐超过了。妈妈对小轩说:“大桐没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打败他!”爸爸拿着一本杂志走过来:“这里有篇文章,介绍一个叫隆·的老师,得过美国最佳教师奖。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又彬彬有礼。”妈妈急切地问道:“他有什么秘诀?”爸爸说:“他的制胜法宝是他的班规。比如这两条,别人有好的表现,要替他高兴;自己有什么好的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妈妈有点生气:“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超过别人,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你看,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爸爸说:“不过,看见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重要啊!”小轩一声不吭,默默地看着他俩。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材料中妈妈、爸爸的观点是引发思考的关键,妈妈强调成才需要竞争,爸爸强调赞美的力量,哪个角度更利于写作?学生立刻围绕“成才需要竞争还是赞美”辩论。赞成竞争的以生物界优胜劣汰、商界海尔、苹果、三星集团的沉浮、中外明星的成长为论据侃侃而谈;强调赞美的也毫不逊色,如“俄罗斯撑杆跳女王伊辛巴耶娃奥运会落败,但她面对观众与媒体平静自信的笑难道不值得赞美?”、“篮球巨匠科比·布莱恩特就是在教练的赞美下最终登上奖台”、“林丹、李宗纬在互相欣赏赞美中较量并共同成长”、“罗马里奥、图拉姆、博格坎普、罗纳尔多……”虽然他们的知识面不宽阔,事例多以体坛明星为主,但学生论证的条理性已大有改观,议论文的雏形开始形成。
“辩”出兴趣,“论”出深度,语文辩论式教学不仅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正如布鲁斯·乔伊斯说的: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发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去相信某种结论。相反地,我们应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结论。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