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高考高考最后冲刺语文解题必杀技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26598 浏览:1205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面对高考语文最后阶段的复习,广大考生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反复训练考查的强化,对现行高考语文试题结构和试题难易的认识和把握均已接近理性和深刻,很多考生对即将面临的高考充满信心。但是,由于语文试题的灵活性,很多考生仍然在冲刺阶段心存困惑和担忧:知识储备有了,考场答题思路有了,但对每一个小题究竟如何稳妥准确作答心存忐忑。为此,本人在多年指导高三学生语文复习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技巧,现铺述成文供广大考生借鉴。

一、社科阅读

阅读务必“瞻前顾后”,结合选项迅速在文章中锁定信息区间,理清词、句、段表达的基本义,筛选取舍。
思维判断设题陷阱
文章(a表前提,b表结果,c、d非相关结果)设题

1.a→b a→c无根据

2.a→b d→ba→d不合题干要求

1.问原因,讲起源

2.问现象,讲影响3.问影响,讲原因

3.a→b a→-b 不合文理

4.a逻辑b a→b 本末错位或改换逻辑

5.a‖b无关系 a逻辑b←强加因果

6.(可能)a→b 必定a→b 或然性

(偶然)a→b必然必然性
(将)a→b已经已然性
7.在一定在时间内范围内地点里程度上 a→b 在所有时间内范围内地点里程度上 a→b

二、文言文试题

(主要考实词虚词)
a.考实词以理解词义为主:
实词义一般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等;
考核中义项解释(比较而言)只要符合该词义中包括基本义在内的任何一项均属正确,但若解释成别的意思则算错。
b.翻译:
直译为主,适当填补,译准得分点,恪守“信、达、雅”。

三、名篇名言记诵

1.常用字写法不能错,名句书写(尤其是句中虚词)不能漏,不能增,

2.不能繁简混用。

四、诗歌鉴赏

1.鉴赏要做到“五读”:①读标题;②读作者;③读内容;④读注释;⑤读题干要求。

2.无论怎么问,答题思路坚持从意象入手,逐步深入到创设的环境(或气氛或氛围或景象)进而把握情感。
3.弄清表现手法——诗词鉴赏中有关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特点显著的均属该作品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或艺术特点,或艺术手法等)。
4.特别要注意把握情感基调(不能把衰情理解为乐情,冷色调鉴赏成暖色调)答题过程表述要有分寸(如抒发个人幽愤动辄就上升到忧国忧民的高度,禅意与归隐之思有区别,恬淡自然,清静闲适与归隐出世之感有区别等等)。

五、文本阅读

文学类阅读:要有整体文章概念:标题、开头、中间、结尾。

1.散文阅读

A.坚持抓住“形散神聚”之散文特点不放松,审视文中材料。
B.注意设题意向:应从以下考虑:
a.准确感知思想感情(内容)
b.注重结构分析:
务必弄清: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描写等);表现手法(虚实、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结构技巧(线索、对比、照应等)。
问开头:要瞻前顾后。瞻前:与题目的关系,运用关键词(如:开篇点题,紧扣标题)顾后:为下文奠定基调,做铺垫,营造氛围,为人物出场创设环境。
问中间:(就过渡段设问):运用关键词: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等。
问结尾:关键词:照应开头,进一步点题,升华主题思想(应结合文章内容谈,务必概括简练,分条陈述)。
2.小说类
(1)坚持抓住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不放松。
(2)注意设题意向:
①问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运用关键词:为人物的出场或为情节发生或发展营造氛围(或作铺垫)点明时节特点侧面揭示特定社会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或暗示人物命运为表现主旨服务。
②问情节 关键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人物(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特点 为后文(具体)情节发展作铺垫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 揭示人物的(具体)思想品质等。
③问人物(包括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a.分析主要人物思想品质,或者性格特点,或者形象,务必结合情节,环境分析,慧眼识金触及本质特点。
b.分析次要人物:关键词:文章线索 通过对比侧面较好地突显了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 (结合某一情节)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等。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重视人物传记、新闻通讯、报告、访谈、科普文章等文体特点。

2.仔细阅读全文,注意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仿照科普文章答题技法)重点研究传记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品质。
3.评价传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宜在文章段落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里找(因为现代人物传记里作者对所传述人物有鲜明的主观评价,设题要求只是客观呈现,切忌解答题者主观再造)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组合即成。

4.关于文章形式结构方面设题意见参照文学类文本析题解答。

注意:文本第4题个性化阅读题解答须知:深究题干要求,一定要紧扣文章深度解析,用语要简炼,认可的观点要鲜明(同意或不同意一定要写明)个人看法要符合情理,符合生活逻辑,符合道德规范,以及认识规律,务必有条理,言简意赅。不能牵强或“标新立异”。

七、语言表达题

1.成语应用题判断:应回顾成语知识复习点须知:

a.弄清词意(最重要) b.注意语境 c.注意语法特点(如有些成语不能带宾语,或不能做宾语等) d.注意语体色彩(相对固定的褒贬色彩) e.注意有些成语本义或引申义运用,不能受习惯用法的影响,如: 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