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德育贴近学生实际试述彰显德育魅力站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16820 浏览:712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提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要求。然而,大多数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致使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日趋弱化。笔者认为,要有效实现高中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就要贴近学生实际,以生活为基础,目标为引导,兴趣为前提,内容为依托,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感悟生活,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彰显德育魅力。
【关键词】学生;生活实际;德育;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要求。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在现有的高考体制下,大多数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只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难以实现,致使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日趋弱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必修3《文化生活》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几点做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高中政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应以生活为基础,立足学生实际,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以达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彰显思想政治课的德育魅力。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一、以目标为引导,找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点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明确,找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随堂渗透,才能有效实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制定明确的、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避免不切合实际,力求体现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学习需求,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每一节所要实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以此引导教学过程的实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二、以兴趣为前提,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情感心灵,使他们在情境中学知识,在情境中受教育。
课堂上可结合德育目标、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需求特点,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热点、小品、歌曲、影视等手段创设乐学情景。如讲授《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
强思想道德建设"时,以《时事追踪》的形式导入,通过播放网络歌曲《泛滥风》,揭示《胶囊里的秘密》,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现毒胶囊的制作过程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此反映一些领域道德、诚信缺失现象,从而加深了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理解。

三、以内容为依托,找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培养点

教学内容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和载体。因此,要善于挖掘和丰富德育内容,使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以此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找准德育切入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教材中德育内容丰富多彩、俯首可拾。如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两个框题,从选取内容到呈现形式,从导言到正文、辅助文,从专家点评到相关链接、情境探究,通篇都渗透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分析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内容及相互关系中,不断地在唤醒、激扬学生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师只要有心、用心去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选择恰当的德育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使政治课充分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功能。

2、充分利用相关模块教学资源,拓展德育结合点

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挖掘与渗透,要根据课型和教学需要,适当拓展德育渗透点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等教学模块相关知识的联系与结合,使德育内容呈现出多元性,既能丰富德育内容,又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发挥德育的综合效用。例如:高三在复习《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一课时,根据复习课特点,适时拓展深化"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四个必修模块进行知识的整合,多角度拓展德育结合点,不仅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深受教育,增强诚信道德意识。

3、留心生活中丰富资源,捕捉德育渗透点。

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存贮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它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源泉。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及时、准确捕捉到生活中特别是师生所"喜、闻、乐、见"的德育素材作为德育渗透点,更能激发学习热情,更有深刻的感染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更易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1)关注校园生活资源,增强德育实效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校园生活素材,把校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掌握知识,在感受生活中受到教育。例如借助校园文化环境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学校设立孔子雕像和名人塑像,楼道内悬挂名人名言,校道旁设置传统儒家思想名言警句长廊,花圃内插贴温馨提示,在花丛草木间放置巨石,请书法名家题写镌刻"凤凰来仪""积学储宝""感恩""怀德"等经典词语,创设各种育人情境,做到"让每块石头会说话,让每棵树木会唱歌",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育人景观共同构成特有的校园景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文化、情感、艺术融合到德育中,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2)关注社会生活资源,实现道德升华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事是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时政材料,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直观、更富有时代气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一课教学中设置了"热点链接"--"2012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事例,发挥道德模范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做到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事实证明,利用时事政治与教材的结合,唤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

四、以活动为载体,创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着陆点

活动,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最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1、精心创设课堂活动,实现德育实效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思考、交流、讨论中去接受知识和领悟做人的道理。例如《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可用多媒体播放了"广东女童小悦悦被碾压事件"全过程的视频,由此引出对思想道德现状的认识、理解与思考。没有太多的言语,但却通过直观的情境感染学生,引发思考,产生道德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目前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要求。此外,我还根据本课的德育目标,选择科学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时事追踪、好人说吧、妙用道德格言、道德细节你我谈、辩论、热点链接、高考真题体验、我为校园文化建设做什么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2、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拓展德育延伸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内化为情感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升华道德情感,实现知、行、情的统一。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比如,我们根据《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德育目标要求,结合诏安县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拟定"我心中的道德典范"为研究主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开展查找资料、设计问卷、实地采访等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搜集了大量相关主题内容的资料,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学生在参与研究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还能在活动中亲身感受道德典范先进事迹,提升了对道德情感的感悟、理解和升华。
(2)创新德育系列活动。例如,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开展义务劳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怀。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又如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以"五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国家恩德为主要内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观看《礼仪之邦》短片、齐声诵读《弟子规》等活动,大力宣讲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营造"崇德尚善"浓厚氛围。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并及时引导,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行为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这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中政治课源于:www.618jyw.com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要贴近学生实际,以生活为基础,目标为引导,兴趣为前提,内容为依托,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感悟生活,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能,彰显思想政治课的德育魅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