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浅析浅析创作环境对女性词影响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3714 浏览:85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女性词作为一朵亮丽的奇葩在宋始开出,初放诱人的芳香。在宋代这个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年代,男性而作“闺音”继续发展,封建束缚进一步加深,园林建筑火热兴起,女性作为创作主体的词大量兴起。女性把自己特有的曲折复杂幽深的内心情感用词这种优秀抒情文体抒发出来,形成独特而清丽纤婉细腻的风格。
关键词:创作环境 女性词 宋代 影响

一、宋代男词人广泛以“女声”歌唱,为女性词的开端提供范本

说起女性词,不得不提到唐宋大部分的男词人都有所涉及的“体格”之词。男词人为达到缠绵婉转效果,广泛以“女声”歌唱,形成纤婉凄美的词风。可以说男词人这些以表现女性生活情感为题材的词为女性词的开端提供了范本。宋代男词人中,以秦观、柳永为最甚。秦观、柳永在宋代是出名的留恋花丛,也算风月场老手了,章台路上经常能看见他们“行行重行行”的离别身影。以表现女性的美貌、情感的词占据着他们词的大部分。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层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描写一个女子的凄凉孤独无法排遣的闲愁。虽然是男词人所做,但是却把女性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作者就是一个无人问津而孤独慵懒的愁苦女子,心理描写是逼真的。柳永也多艳词,一首传唱广泛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然柳永的这首词不是从女性视角写情,但是这种长词慢调,是很符合女性欣赏口味的,这种抒情曲调容易被女性接受。周邦彦词作也多写闺情,一首《满江红·昼日移阴》“昼日移阴,揽衣起,春帷睡足。临宝鉴、绿云撩乱,未忺妆束。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肉。背画栏,脉脉悄无言,寻棋局。……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寂。最苦是、蝴蝶满院飞,无人扑”,描写了一个女子睡醒后的百无聊奈,孤寂惆怅。连有豪放派之称的苏轼、辛弃疾,有时也不免要委婉含蓄纤婉缠绵一番,苏轼一边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赤壁怀古》),另一面又写作“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缠绵(《水龙吟》)。咏物喻人,缠绵悱恻。辛弃疾也有一首《祝英台近》:“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写一个女主人公离别的相思愁绪。不仅如此,宋代贺铸、黄庭坚、晁补之等男性词人也或多或少作纤婉之音。所以不难看出,宋代这种“体格”的创造之风为女性词的风格、题材、语言等提供模式。女性词的开端便是模仿这种“男子而作闺音”的文学。

二、宋文人学士狎妓之风盛行兴起歌妓作词填曲之风

唐宋时代市场经济的繁荣,这一特殊群体也开始广泛兴起,妓馆林立,艺妓作为取悦男性的工具,自然会接受一定的艺技的培养,琴棋书画、歌唱舞蹈便成为她们生存的资本,而这一时期狎妓之风盛行,文人士大夫阶层甚至公然嫖妓,平康里、章台路都是文人士大夫寻花问柳的必要场所。嫖妓之风也刺激了男性词人艳词的繁荣。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作为词的主要创造主体,很多与市妓结缘不浅,于是大量创作以女性为主题的艳词,甚至为许多歌妓创作词曲。秦观、柳永的词学就被许多歌妓传唱。同时许多歌妓也模仿艳词开始自己做词,邓红梅在她的《女性词史》中也说艺妓写词是女性登上词坛的一个标志。在宋代,艺妓作词仍不普遍,甚至多为模仿之作,但是也不乏优秀作品。北宋官妓陈凤仪《一络索·送蜀守蒋龙图》:“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归去,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此去马蹄何去?沙堤新路,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著,西楼否?”市妓谭意哥也有《长相思令》:“旧燕初归,梨花满院,迤逦天气融合。新晴巷陌,是处轻车骏马,禊饮笙歌,旧赏人非,对佳时,一向乐少愁多。远意沉沉,幽闺独自颦娥。正消黯,无言自感,凭高远意,空寄烟波……开怀强笑,向新来、宽却衣罗。似凭他,人怪憔悴,甘心总为伊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呵。”南宋营妓严蕊颇为著名的一首《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一首词表达自己身世飘零之感,很有精神力量,从这些词可看出艺妓词在男性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词风。清丽婉转,不像男性词作闺阁之音的艳丽,文人士大夫多以描写形象以及女子闺阁来表达闲愁别绪,以艺妓词作为开端,很少对自身形态加以浓墨重彩,而是多触景生情,写伤春悲秋、叹息红颜易逝、思春怀远之情。因此,女性词在模仿的基础上更有超越,形成了自己的优美、曲折的抒情风格。总之,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创作,歌妓的广泛传唱,以及词本身这一抒情题材对闺阁女性词的发展起了带头作用,许多闺阁女性开始作词。

三、家庭环境对闺阁女性词成就的影响

宋代有严格繁荣的女教,使中国古代女性文学非常依赖家庭坏境的宽松和文艺氛围的熏陶。宋代有许多著名的闺阁女词人,比如魏玩、李清照、朱淑真等等。可以说这些女词人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魏玩是宰相曾布的妻子,大臣魏道父的姐姐,封鲁国夫人。李清照的父亲是北宋礼部员外郎李格非,母亲据说是宰相五桂之女,后嫁与后任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朱淑真也是宦官世家,后成开国侯汪纲妻子。对于这些女词人来说,家庭教育是比较宽松的。她们能更多的接受文学书籍,眼界更加开阔,并且因为家庭中男子文学修养高,耳濡目染受到影响。比如曾布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她的妻子魏玩也是有名的词人。因此家庭教育、兄弟姐妹文学修养的相互影响以及来自丈夫的熏陶,对闺阁女词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闺阁女词人不多,并且也还在学习唐宋男词人的词作阶段,但是已颇有影响。朱熹评价:“本朝妇人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杨慎在《词品》记载:“李易安、魏夫人,使在衣冠之列,当与秦观、黄庭坚争雄,不徒擅名于闺阁也。”可见当时文人对魏玩、李清照评价之高。从题材上来说魏玩多写闺阁情和吟咏景物,语言清丽,形象逼真,感情真挚。她的《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还有她的《点绛唇》:“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魏夫人独具女性特色的清丽简约之词风已达到很高成就。但是就题材方面来说,李清照词无疑是更加丰富。写年少风流不知愁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写相思愁绪《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写思乡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叹息青春易逝,身世浮萍的《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写物是人非的悲苦《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由于李清照的自身经历,因此她的题材十分丰富,语言清丽典雅。 这一时期女性创作主体基本上是闺阁女性,所以优越的家庭环境是这种清丽委婉的女性词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为她们的文学才思奠定基础。其次,家庭中男性文人对闺阁女性的熏陶以及充裕的物质前提都给像魏玩、李清照之类的女词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女性词不像男性词那样艳丽缠绵题材狭隘,也不像歌妓充满了为填词而作词的浓厚商业气息。闺阁女性词语言清丽,感情真挚。虽然仍存在模仿唐宋文人士大夫词的现象,但已经慢慢在扩展自己的内容,丰富女性词的表达方式,例如李清照词,思愁别绪、伤春悲秋、孤独寂寞,身世沉浮之感,怀恋故国之悲,年华易逝之惧等等都在李诗变现之内。因此在当时影响很大。

四、宋朝政治环境对女性词成就的影响

北宋初建,总结唐末武官藩镇割据造成的混乱,宋朝特别重视对文人的提拔。因此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以文职为主的官僚队伍。并且官僚制度森严,有一套严格的防止官僚结党、有任期限制和适时调配的制度。由于宋朝文职增多,必然出现许多官府。她们曾经也受过良好教育,加之又受丈夫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成就,同时由于官僚制度的严格,丈夫长期出仕离家,因此官妇作品大多是思夫怀远题材。作为古代女性,没有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长期依附男性而存在,即便上层的官妇也不例外。她们独守空闺,孤独寂寞,唯有丈夫才是她们的精神寄托。年华易逝,鲜活的生命力得不到扩张,她们敏感的心灵便容易郁结哀愁。无奈的社会处境,无法排遣的愁绪,因此她们只有寄托于词这种抒情文体。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张玉娘等都是这时期官妇的代表。她们的词里有自己曾经与丈夫快乐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有离别后的无尽孤独哀愁。
朱淑真也是出自官宦之家,从小聪明灵秀,风流蕴藉。对于感情方面是个“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的多情女子,后嫁与户部侍郎汪纲,也免不了孤独苦闷的结局。一本《断肠词》记录了她婚后的幽怨悲愤,一首《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一个人生活的孤单寂寞挥散不去。她的真性情通过这些“独”“伤”“病”“愁”表现出来,字字像落地石块愈来愈沉。她的《生查子》:“寒食不多时,几日多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丈夫不在身边,无所寄托而体会到的情感百无聊赖,由此而生的敏感心灵,可以说在文人备受重视的宋朝,是很普遍的。她们有共同的心灵体验,春的易逝,秋的冷刹,年华如春花的凋零,闲愁横生,远方的人无法欣赏。对于男人来说,他们把事业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而家庭只是其次中的一个。对于女人来说,家庭是她们的唯一,“女为悦己者容”,丈夫是她们唯一的“悦己者”,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丈夫身上。她们的青春与美无人欣赏,只有在漫长遥无边际的日子中捱过,怎能不黯然神伤;她们的孤独没有人安慰,怎不倍感凄凉;春的美好,却没有人共同欣赏,怎不感叹人与花相同的悲剧命运;秋冬漫漫,旁边没有一句温暖的话语,怎么去摘自: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度过。她们千篇一律的生活,独自体验着自己情绪的变化。这一时期官妇是女性词创作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才女李清照没嫁给赵明诚前,也曾有过“沉醉不知归路”的潇洒无羁的日子,而嫁后也不免落入女人同样的命运。众多词作反映她婚后的孤苦。一首《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阁常肩。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另一首《声声慢》更将独处的凄凉孤独渲染到极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无法排遣的、坐立不安的愁绪在哀叹中继续。
由于这一时期政治环境中文人仕族的大量兴起,丈夫飘忽不定的生活给官妇们也产生极大影响。她们花大量笔墨写自己空闺的寂寞,渲染自己悲苦的生活,出现了许多女性词作思夫怀远之作。另一方面,许多文人做官,直接影响到家中妻子作词的积极性。许多文子本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丈夫才气的影响,也颇有名气。陆游妻唐婉一首《钗头凤》可说是至情至性:“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还有南宋诗人戴复古妻、易抜妻、张熙妻等。在这种文化氛围浓厚的情况下,闺阁女性创作队伍壮大。

五、传统园林建筑对女性词的影响

宋代礼教的严明,“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男女之大防的思想更是得到贯彻,女人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特别是上层闺阁女性,她们从小便受到严格的教育。因此没有物质担忧的她们一心谨守女训,基本蜷缩于自己的世界,等待唯一的依靠,于是闺房和家里的地理环境便成为她们几乎唯一的写作素材,而对于唯一能让他们感受到自然气息和季节变化的地理环境便成为她们紧握不放的珍宝。情与景在这里交隔,愁绪的生发,思念的浓重,一枝一叶都染上她们困顿的心境。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在宋代成熟。许多达官显贵购置自己的豪宅,而园林则是一个浓缩的“小自然”,一山一水一石,无不显现着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中国古代上层女性,虽不能常常亲身去体验万物的美好,而朝夕相处的园林岂不是她们眼中的世界。园林中可游玩,可吟诗作对,激发灵感。少年李清照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宏大的园林建筑给了她无尽的乐趣,而另一方面中年的李清照一曲《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肩。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可见园林既是她们快乐的处所,灵感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束缚她们自由,另其苦闷的一个原因。快乐与忧愁都在这里兴起。一切情感虽不是全因物而起,却在园林中得到尽致的渲染。古代许多女性词中寂寞深闺,柔肠愁千缕,以大量园林景物为素材,表达自己的伤春悲秋,年华易逝,思夫怀远之情。李清照《点绛唇》:“惜春春去……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她的《浣溪沙》系列:“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这里的“深闺”“小院”“闲窗”“重帘”“倚楼”“落梅”,哪处不是这园林之景,即便是大家闺秀李清照也不免在这深闺院落中体验着生活的重重孤单凄凉。园林里的一花一木一栏基本就是她们生活的全部。女性词中这些意象出现频率十分高。朱淑真词中也是这些相似意象。她的《谒金门》:“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陪伴她的是这些让人伤情的“栏杆”“落花”“帘”。一首《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帷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连至情至性的朱淑真也不得不在这寂寞深院数流萤度日。因此园林既是她们的写作素材写作灵感的发源地,也是她们情感的寄托。她们与这园林相依相存,融为一体。情与景的深化汇成一首首凄美绝艳的诗篇,诉说她们的心灵。
中国古代建筑独门独户,平面发展,并且极崇尚自然,注意园林建筑的诗意化,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亭台楼阁,水榭廊坊,树木花草,处处是写不尽的精致的自然。像李清照、朱淑真这样的大家闺秀,基本上这些便是她们的生活圈。在这诗意的自然中,她们的意识在这里被激醒,她们的心灵在这里与山水对话,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寂寞在这里冲突,万物的凋零与年华的流逝在这里共鸣。因此,可以说地理环境,特别是园林建筑就成为众多女性词人的主要摄取对象,是她们词的主要意象。园林为中国古代女性开启了一扇与自然对话的窗口。
参考文献:
周晓琳,刘玉平.中国古代文学女性形象新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开梅.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特点刍议[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3).
[4]李贵连.试论园林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
[5]王传满.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9).
[6]朱志杰.顾影自怜的感伤——试谈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伤感特质[J].知识经济,2009,(4).
(陈虹 四川南充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6370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