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境新媒体语境中大话文艺对当代文化颠覆和重构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35372 浏览:16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介的迅速发展给当代文学带来了新的景象。本文试图以盛行一时的大话文艺作为阐释对象和意象表征,不仅对文学外部环境的生存变化进行研究,也意图探讨文学内部的创作方式和生产机制,在更深层次中把握当代文化在颠覆和重构的内在秩序中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大话文艺 消费文学经典 去审美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数字为依托的新媒介迅速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所缔造的信息接受形式和传播格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形式,也给文学发展带来了新景象。网络文学的代表之一——大话文艺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兴起之初赢得的并不是文化声誉,而是责难,但其本身的颠覆性和争夺话语权的隐性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学本身的发展走向。大话文艺背后所折射的是媒介自身的发展和媒介话语权的增强,而它的盛行不断挤压着文学日益狭窄的生存空间,文学自身也不断地被媒介话语所渗透。在挤压和渗透的双重压力下,文学本身的内在秩序在悄然地变化着。

一、新媒体语境中的大话文艺

一般认为,大话文艺始于90年代香港电影《大话西游》在中国大陆的热议,而后小说《悟空传》《八戒日记》等在网络上盛行,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热播,引起了消费经典和大话文艺的浪潮。革命经典如《林海雪原》等,时行的武侠小说、流行歌曲也成为大话文艺戏仿的对象。大话文艺囊括的不止文学艺术,还包括一些实用类的虚构性写作,如《麻辣水浒》《水煮三国》等,都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将其改编成了经济、管理或励志方面的畅销书。2004年,又出现了“新浪无厘头”丛书,都是众多网络首发帖子的汇集。2006年由网络第一宁财神编剧的大型古装系列剧《武林外传》的热播,又将大话文艺推向了新的。与其相关的电影、游戏、动漫开始流行。正如陶东风所说,“大话”实际上是超越了文学艺术范围的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它代表的是一种写作方式、文化态度,也是一种话语类型和处世方式。
大话文学的传播和流行要归功于互联网。与等级森严的纸质文学媒体相比,浩渺无边的网络成为人们一展身手、跃跃欲试的伊甸园。文学一直以来都是专业贵族化的,而网络文学正是将文学的大众性、游戏性和自由性还给了大众,而不再拘囿于纸质文学的精致、典雅、技巧和高姿态,填平了文学创作与接受之间的鸿沟。文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生产者,也不是仅精英知识分子才能创造,大众可以自己创作。某些情形下,网络文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吟自唱,而成了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不断交流、影响的交互式作品。今何在在网上连载的《悟空传》受到网民的热捧就显示了这一点。它们“依靠网上的链接可建构纸质媒体无法比拟的、羼杂了音响和图象的超级文本。作为与相对封闭的书面文本相比,它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其意义链可以无穷尽地延伸下去,扩展开来”,并得到最大程度的泛化。同时,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媒介物质相互交叉,同一个网络文本,可以进行出版、影视改编、微视频、动漫、游戏、微博分享等方式进行互助增长,比如对名著《西游记》多样的大话方式和传播路径。
作为大话文艺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新生的80后、90后均成长于新媒体的盛行和价值断裂重构的一代,他们是网络最主要的参与和受众群体,他们迷恋网络,并依靠网络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它是否属于独立的文学体裁还有待商榷,但是我们能肯定地说,这种新媒体的艺术方式确实影响了越来越多的新生代人,不论是从阅读方式到思维方式、从写作方式到方式还是从记忆方式到情感方式。

二、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经典

大话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典型,它是消费主义在当下的预设。大话文艺是用戏仿、拼贴、嘲弄等方式,利用现代的声像技术和网络的便利对传统或美学的经典话语秩序以及其背后作为支撑的美学、道德及文化秩序等进行戏弄和颠覆,通过市场操作迎合大众的消费和娱乐需求。文本的价值不再是神圣的规训和劝诫,而是作为一种允许偷袭或被的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透过大话一代对文学经典的漠视窥视出当下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精神。
从大话文艺的文本特征和意义上看,它将经典碎片化和混乱化,从中拣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与其他文化资源组合在一起,但是从文本的组合方式和意义构成方式上看,大话文艺是全新的。这样做是想打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碎经典的神圣光环,从这种冒犯权威、亵渎神圣的快感中释放自己郁结已久的压力。通过打破特定的文化传统所设定的道德等级、价值等级、审美等级,批判神圣权威,渴求平等、、自由。文学经典在被大话的过程中也提供了意义上的多元性和时代性,在时代精神与文学经典的视域融合中,在现实生活和价值理念的融入中对历史真实进行别一的重构。
另一方面,大话文艺作为消费文化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商业性、世俗性和娱乐性,作品不乏一些为了吸引眼球而大力渲染、暴力以及尔虞我诈权术的倾向,以搞笑为目的,以恶俗为皮内,以无聊为内容,以卑鄙为价值。”在空想和幻想之中麻醉着神经,满足于浅薄搞笑。因没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支撑,大话文艺易落入颠覆和批判的反面。

三、大话文艺对审美化的消解

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在广阔的网络空间中有着活跃的生命力。网民们在创造大话文艺时将自由平等的话语权力发挥到极致。在肯定其对促进多元化信息,多样艺术形式的创造、获取、传播与融合的同时,也看到了文化在复制性、大批量生产中,其形式和内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泛化。传统文艺中精英知识分子所坚持的启蒙的使命、雅正、美学等准则正悄然淡化,那些不受约束、无技巧、毫无使命承担的文艺均以狂欢的方式涌向网络。有些作品无理性、拜金主义、玩世不恭、毫无历史深度,滑稽又可笑,仅以追逐搞笑、身体写作、媒体炒作、包装技巧以及感官刺激遮盖作品内涵,削弱审美价值,毫无文本的审美性和诗性自律。
大话文艺使文化“下游化”了,它没有理性的加工,无质感更无逻辑的支撑。大话文艺中不管是零信仰还是类似犬儒主义的人生态度,背后所折射的都是颠覆姿态和价值真空。另外,大话文艺以戏说心态对权威进行消解,通过网络、手机、微博等形式传给大众,比如《大话西游》中“I服了YOU”等台词被大众所接受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艺术的平民化和语言非正规化的进程。实际上,文艺创作并不止于创造出一种新的物质形式,凝聚人的审美体验、体现美的心灵才是其主旨。但是由于大话文艺在新媒体语境中传播的即时性,相对审美价值的追求,它更看中的是视听上的美感和快感。同时,它的流行促使着文艺的泛滥,并潜在地造成审美意义的弱化和审美判断的缺乏。
当然我们所说的“消解”,并不是消弭了一切的审美价值。很多作品都具备我们所强调的审美性。比如电影《大话西游》不只是将各种文本片段拼接在一起,充满了滑稽和无厘头的爱情悲剧,它强调的是责任的重要性,是重建价值和理性的努力。至尊宝是个不成熟的人,但他在命运轮回中明白了道义和责任的重要性。还有根据《射雕英雄传》进行“大话”的《此间的少年》,抒发着红颜弹指老去的无奈与感伤,是对古典诗学中年寿有终、韶华易逝的现代响应。《悟空传》中也不全是无厘头的搞笑,更重要的是向英雄主义和唯美主义致敬。《Q版语文》用一种现代价值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另类表述,与当下的社会精神有某种契合。大话文艺并非全是文化垃圾,在文本结构的表征下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审美价值的。
四、小结
当然,正如以上所述大话文艺出现有其历史合理性,它一方面消解了人为树立偶像、权威之类的现代迷信、愚民的可能性,其本身所具备多元性、娱乐性、当代性和人性化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特点,是时代精神在文学经典当代存在的方式上的反映,体现了当下的社会文化路径和人的精神维度。另一方面,在新媒体语境中,人们对文本进行消费主义视角的解构,又具有平面化、戏谑化、简单化和商品化甚至是恶俗化等特征。它们既有文化消费主义视域下的合理阐释,又有脱离文本实际的过度诠释,颠覆又在重构着,而这个重构的影响力多大是需要文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告诉我们的。
注释:
苏绪丽:《大众传媒时代的文艺走向》,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2期。
张同胜:《论的大话文化解读——兼论“恶搞”文学经典的存在意义》,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唐佩佩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10002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