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议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小议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33563 浏览:1565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对于语文课程都不是很重视,开设课时很少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要改变这种状况,提升语文课程的地位,必须先有所作为,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并且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明显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增强写作能力,有良好的应变能力等等。而要有所作为,则需要语文教师无论在思想还是在教法上都要进行更新,立足一个基点,并在这个基点上显示出语文的特色。在此,笔者粗浅地提出几点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想法。
首先,语文课要秉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传统使命,并且将之落到实处。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不像英语、计算机那种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提高口语能力或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所以很多人认为提高人文素养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学校明确这一点,并通过一些实际活动的开展来证明。
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高职语文教学一个责无旁贷的责任。长期以来,人文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对功利的片面追求,使得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提出的“立人”宏愿至今仍然是一项未尽的事业,人文精神之于大学教育显得尤其迫切。语文可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的欣赏解读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在一些公共场合,在求职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言谈举止,明显表现出我们学生良好的素质与修养,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事迹,如屈原、岳飞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高度的爱国情感;可以通过对当今世界热门话题的讨论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正义感;还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子来教育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其次,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适当进行课堂演讲训练。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欠缺与否是一个人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是各行各业选人用人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口语交际能力,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顺利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不善表达、不善交往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语文课一直都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应试教育的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这一点,而这正是我们高职语文所要突出的地方。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如何在面试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获得满意的结果是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此时语言的表达就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高职学生词语贫乏,逻辑知识欠缺,心里的想法无法准确表达,狭隘的知识面势必阻碍语言的表达。没有充够必要的知识储备,言语必然苍白无力,表达出来的东西也必然缺乏内涵和说服力。
要想使学生有所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注意让学生积累与交际直接相关的知识。通过学习古人、今人的语言交际艺术,慢慢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先秦诸子散文中很多作品记载了古人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会话艺术以及独特的思辨能力。再如苏州大学出版的五年制高职语文中,选有《陈情表》一文,较好地展示了古人语言交际艺术的魅力。李密是亡国贱俘,新朝皇帝晋武帝下诏书让他做官。李密如不应诏,就有眷顾旧朝的嫌疑,甚至有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李密以孝亲之情为依据,并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反复诉说自己终养祖母的请求,化被动为主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得晋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可以说,李密正是因为具备并能适当地运用语言交际能力,才化险为夷。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运用已有的知识,根据自己的喜好,独立阅读课内外读物。阅读时可以适当地做些摘录笔记,重要的词句可以背诵下来,阅读量提高了,知识面也就拓宽了,懂得的多了,就为充分地表达作好了准备。需要时才可能出口成章。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的作用不同于中学阶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为应付升学考试,语文教学一直遵循一种刻板的模式:释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提示写作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忽视作品的文学性以及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再这样讲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由于一篇篇生动具体、充满感情的经典作品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难以从中获得审美享受,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心设计,多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领略文学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也可以不拘一格。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为主要目的,以引导、点拨为主,充分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加入学生感兴趣并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话题。
教学中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高职学生无论在专业的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都会接触大量的应用文,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可以多找来一些范文,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领悟写作的要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常用应用文的写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知识储备,还要有伶俐的口齿,清晰的语言,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都需要逐步的培养。许多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就脸红,课堂回答问题常常语言贫乏、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多为学生提供当众讲演的机会,训练中要注意话题的选择,话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在训练中要注意掌握好标准,只要学生能够充分地动脑、动嘴,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就可视为达到训练的目的。至于内容可以千差万别,观点可以不够成熟,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畅所欲言,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感,而这一切需要时间,尤其对于一些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加鼓励。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从而使学生不仅不再惧怕在众人面前讲话,而且能讲得流畅、自如。
充分的知识储备,良好的自信力可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拥有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力,使之更好地发展。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的人才需要良好的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语文学习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遇到问题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索,敢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教师可以多为学生介绍名家、名作,引导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同一作品、同一人物,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关键在于学生能“自圆其说”,在思索与结论中能够找到合理性。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而课时有限,教师不必强求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深、讲透,可以大胆地追求知识的“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以解读经典为主,将文学的艺术性、创造性尽情地展示给学生,使之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四、高职语文要与专业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为专业服务。

随着时展、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我们现在提倡学科与学科之间、领域与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作为非专业课的语文,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理所当然地与专业课紧密结合起来,以专业课为中心,为专业课服务。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这样的观念。语文不应该是一门孤立于其他学科的课程。要想保持语文的活力,巩固它现有的地位,就必须不断与专业课融合,相互吸收,为专业课服务。而这就对教材、教师和教法提出了新考验。
现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在编写方式上主要是因袭“注释+导读”的范文讲解模式,选材上注重教育性、思想性和经典性,跟专业几乎扯不上任何关系。孔子有“因材施教”的说法,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语文教材。既要保持语文课本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使命,又要注入新鲜血液,突出专业特点。
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他们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广阔的视野、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当教师在课堂讲到某一个知识点时,要能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够以此为契机,迅速找到一个点作为跳板,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在教学上,要从学生的专业和将来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能力,对知识真正融会贯通。例如,对导游班的学生,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时,除了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领略散文大师的语言艺术魅力外,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去启发学生。我们可以设定这样一个情景:如果现在你是一个导游,带团到南京旅游,在参观秦淮河时,你将怎样去给游客讲解?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让他们到讲台上模拟情景进行讲解。最后让大家对此作出评价,讨论怎样的讲解才能最吸引游客,才是行之有效的,在讲解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去积累一些知识,锻炼自己有待提高的某个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业所用。
对于高职语文,我们应当有一个准确定位。从现状来看,情况并不容乐观。因此,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都应该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和态度,为高职语文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高雅杰,郝春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08).
温儒敏.“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3-06-18.
[3]《语文》编写组.五年制高职语文[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孙艳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2260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