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27319 浏览:121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课改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的今天,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依然停留在以作者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的解读方法上,依然以解题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从而总是将学生当作一种完全被动的对象,一厢情愿地进行“单项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抛弃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放弃了对学生的自尊与敬重、爱与善良热情、人道主义和独立精神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完全被摒弃在了文本之外,成了一个冷漠的“看客”。
著名的特级教师吴非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让学生读《窦娥冤》中《滚绣球》一节,学生读不出悲愤的感情,我几次指导效果都不太理想,便开了个玩笑,说:‘如果你们读的时候想到语文高考,忙了一年成绩却倒挂,可能就好一些了。’结果教室里‘天也……地也……’‘天地也……’那真是一片冤哭冤喊!——虽然后来大家都笑了……”
其实这样的笑声我们大部分的语文老师都遇到过。当读到包身工们起身情景时,当看到孔乙己以手撑地蹒跚走路时,当听到祥林嫂 “我真傻,真的”的喃喃之语时……课堂上就会出现笑声一片,久久不能平息。甚至我们的学生在看到《南京大屠杀》纪录片中中国军民被屠戮、被蹂躏的场面时,依然哈哈大笑。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鲁迅先生当年留学日本学医时看幻灯的情景,那一次竟让鲁迅弃医从文以拯救国人的灵魂。然而,今天我们的学生却成了一个个冷漠的看客。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挖空心思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题目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了所谓的阅读能力,最终提高了考试技巧方面的能力。但我们似乎忽视了教给学生如何带着爱,带着敬重,怎样带着一颗善良的心进入作品。黑塞在《黑塞说书》中说:“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黑塞认为,如果不懂得爱与敬重,把阅读作为一项任务,只图功利应付考试,任何阅读都有可能是无聊的,毫无作用的。因为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因为教学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如果没有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不会有“可教养的客体”,就不会有学生的“价值”。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如果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有何意义呢?阅读教学目标是否太单一了呢?阅读对象——作品的价值又何在呢?要杜绝“看客式”的阅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爱与敬重、善良与同情等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反对冷漠的知识分析,肢解完整的文本感情

一部作品仅仅是一种人工的制品,其本身并不能产生单独的意义,只有被读者映入脑中,经过领悟解释、融化后再生的艺术形象,才是真正的审美对象。现代阅读认知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文章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种信息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反对冷漠的知识分析,肢解完整的文本感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传统的阅读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已建立了一套顽固、强大的阐释体系,它刻板、教条,把学生和作品冷漠地隔开了,只是教师根据教条向学生灌输传统的解释。一谈到《项链》,就被我们理解为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批判享乐主义腐朽思想;周朴园就是虚伪、自私、奸诈;阿Q就是自欺欺人、令人不齿的精神胜利……这里面就是没有人,没有人的丰富感情,没有对人的丰富感情,没有对人的处境的体验、同情、理解、悲悯。教师教学生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像上帝一样审判芸芸众生,这样一来,玛蒂尔德的十年悲辛就是活该,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就是纯粹的虚伪,孔乙己遭到嘲笑、阿Q被推上断头台大概也都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在这种对作品的肢解和冷漠的分析下,我们的学生就无法体会到小人物的心酸处境,无法理解小人物的挣扎和被命运作弄的悲哀,就不会和作品中的主人翁同呼吸、共命运,学生连最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得到培养,反而摧残了我们本来可能有的同情心。那么,课堂上有刺耳的“笑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

刘勰在《文心雕龙》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着披文以入情。”真正的创作是作者有感而发,真正的有效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活动而非他人的分析灌输,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阅读只能是阅读主体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所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
对于刚刚开智的青少年来说,阅读的兴趣是需要激发和引导的。特别是在如今的考试政策下,所谓的阅读教学就是阅读训练,阅读就是做题,把启迪心智、陶冶情操、认识社会等读书的本意,读书的乐趣、读书的美感全部扫荡殆尽;再加上当今社会不良诱惑太多,学业负担太重,如果老师不能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从此很多人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就会远离书本,厌恶读书。
过去我们强加给阅读的负荷太多,期待太多,目标太多,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消磨殆尽。其实,这种愉悦而有兴趣的阅读,应该是宽松、自由、宁静状态下的阅读。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努力为学生争取这样的读书空间,营造这样的读书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兴趣的支配下养成读书的习惯。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兴趣一旦激发,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高品味的赏析作品的能力,则很可能陷入一种阅读的黑洞——虽然总在不知疲倦地读,但不知为什么而读,甚至流连于猎艳涉奇,知识视野得不到拓展,人生境界得不到升华。这样的阅读不仅徒费光阴,而且戕害心灵,造成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主要特征的人文素养的缺失。

三、拓展阅读空间,感受人间冷暖,培养人道主义的情怀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处于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传统的带有功利性质的应试阅读教学,却将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禁锢在徒有四壁的教室里作僵化的训练,作重复的、低意义的应试训练,从而失去了学习人类先进文化、感受悲天悯人情怀的大好时机。 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不可能完全放弃对学生进行种种阅读技能的操练,相反,在当今考试制度下仍需强化测试训练,从而必将淡化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内涵,淡化对学生人格的熏陶。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能有效地弥补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然而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令人堪忧。一方面,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人数与日俱减;另一方面,学生对经典的疏离也日甚一日,而庸俗书籍如洪水猛兽大行其道。这可以说是中学生“人文素养缺钙”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和拥有爱心温情的精品美文,尤其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在阅读中,让学生抛却浮躁,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人道主义情怀,让他们懂得要关怀每一个人的命运,人与人应该相互关爱,不能把人当作工具、手段,从而培育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即使是一个沿街乞讨的老婆子,一个在某个角落里落泪的孩童,都不应该漠视,“外面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不能将他人的生死拦在门外,不能将一个人的孤苦无依当作笑话……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不会像酒店里的吃客们一样嘲笑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嘲笑他的穷酸;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会在阿Q被押赴刑场时感到深沉的悲哀。也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将鲁迅所说的“将各个分离的”“我们人人之间各有的一道高墙”推到,从而心心相印,人与人之间的心靠的更近。
如果通过课外阅读,不仅拓展了阅读空间,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人生境界,强化了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底蕴,使他们变得更纯洁,更善良,对他人更有用,那么,便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终极价值,达到了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在这里,梁启超强调了文学在“新民”中的作用,但要是离开了读者对作品的阅读,“新人”何从谈起呢?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学应当在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担当起“新道德”“新人心”“新人格”的重任,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的情怀。
(谢飞亚 江苏省 高淳职业教育中心校 2113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